作為交換,吳子玉仿佛做夢一般得到了陝西的西安以及漢中一帶。
被外人稱為榆林王的井嶽秀,看來非常滿足於現在這個陝北鎮守使的位置,既不想絞盡腦計擴大地盤,也不想削尖腦袋換個位子。將駐守西安的步兵旅撤回去後,依然保持著一個步兵師一萬二千多人的兵力,自保有餘,又不會增加榆林的財政壓力。
西安和漢中納入囊中之後,吳子玉控製的直係軍閥地盤終於和北方軍政府接壤,打通了一條暢通無阻的運輸大動脈。
吳子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北方軍政府提出購買飛機的請求。
無論是在新民、葫蘆島,還是在河南,北方軍擁有的空軍優勢,讓與之對敵的軍閥損失慘重,就差聞風喪膽了。
從權力巔峰跌落下來的吳子玉,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重新建立自己強大的空軍部隊。
但是階州大本營的陳安,卻拒絕了吳子玉購買飛機的請求,而是建議用這筆資金建立一所類似於黃埔的培養中下層骨幹的軍校。
已經切身感受過北伐軍強大戰鬥力的吳子玉欣然醒悟,惆悵良久之後,決定重建被火災停辦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始建於民國元年。前身是早十年建立的滿清北洋行營將弁學堂,後來又改名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等,吳子玉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然後奉命前往遼東偵查,結果先後結識陳安、張雨亭等人。
袁世凱大總統時期,學堂正式改名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民國十二年,因為校舍火災損毀嚴重,加上軍閥混戰,辦學經費停撥,被迫停辦。這所中國第一所正規陸軍學校,幾乎是清末民初主要軍事將領的培養搖籃,甚至廣東政權建立黃埔軍校的骨幹教員都是保定軍校畢業生。
民國十五年末,吳子玉在漢口重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為自己的部隊培養初級軍官。不僅如此,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吳子玉,也察覺了政治教育對部隊戰鬥力以及士氣的重大影響,居然糾集一群誌同道合之士,創辦了救世新教會,他自任教統,江朝宗任副教統。
從此之後,吳子玉統帥的原直係軍隊,被稱為救世軍。而奉軍的稱呼,則早已被動作更快一步的張雨亭改稱為安國軍。
次年春,曆史悠久飽經滄桑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重新在漢口成立。參照黃埔軍校做法,吳子玉親自兼任了漢口保定軍校校長一職,並且選擇了與黃埔軍校招收首期生一模一樣的招生辦法。
在上千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三百五十名,另有百餘名的備選生。吳子玉在重建大會上說道,“要從今天起,立一個誌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隻知道做救國救民救世的事業”,並且珍重承諾今後適宜時機,會將軍校遷回保定原址。
一石激起千層浪。
幾天之內,救世軍總部居然收到了成百上千國內不少軍界人士的祝賀信,不乏長江南北此刻正在對抗的雙方高級軍官,甚至畢業於保定軍校陸軍速成學堂的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也寄來來一封賀軍校重建的信函。
也是了,昔日保定軍校黯然關閉,曾經引起多少軍校畢業生傷心落淚,如今母校重建自然受到眾人矚目。在這些昔日學子的心中,這是一種滄海桑田的記憶,更是一種風雨彩虹的鐫刻。
漢口保定軍校主要使命就是為新組建的救世軍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分步、騎兵、炮、工、輜重五科,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參照德國與日本的軍事教育。
保定軍校的重建是直係軍閥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救世軍從此走上關內爭霸舞台,也悄然預示著以黃埔軍校生為核心的廣東政權終於遇到了最難纏的敵對勢力。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湘軍草創實力不足,屢屢遭到太平軍毀滅性打擊,但是卻屢敗屢戰,終於形成氣候,剿滅了宿敵太平天國。救世軍的崛起,是否昭示新的湘軍成長,亦是在兩可之間。
保定軍校、黃埔軍校是中國最著名的軍校之一,可謂是名至實歸。隻是明眼人都知道,最具有實力的軍校,卻不是這兩所,更不是安國軍的奉天講武堂,而是北方軍的階州武備學堂。
階州武備學堂的校名,如同頑固的北方軍名稱亦或者思想一般,從滿清一直留用下來沒有更改。但與其他著名軍校都冠以陸軍軍官學校不同,不改名稱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武備學堂中不僅培養陸軍士官生,還同時培養海軍、空軍士官生,甚至在陸軍專業中增設了裝甲一科,這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