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救世軍隻能依賴於漢陽兵工廠和鞏縣兵工廠的低下產能,緩慢提供隊伍發展的軍械彈藥了。
廣東政權第二次北伐即將開始,馮玉祥閻老西又蠢蠢欲動,救世軍沒有時間來等待這批正在加班生產的軍火了。
陳安忽然出手相助,隻是讓驕傲的吳子玉一陣子心裏不舒服而已,很快還是釋然了。雙方的秘密協議在徹夜談判後終於達成。這是一個改變各方勢力對比的重大協議,北方軍依然沒有插手國內軍閥混戰,但是陳安卻插手了。也不知道,這種形式和北方軍插手有什麼區別沒有。
也許知道這位昔日的北洋精英對接受別人援助有些不高興,陳安讓人從階州帶了一本軍事教案給漢口的救世軍總部。
玉帥很快收到了這本修飾簡樸的北方軍基層軍官教案,很是稀奇不已。
有些不以為意地翻開一看,教案居然也有序言,而且寫得竟然是北方軍建軍的曆史。吳子玉一愣,馬上就被吸引住了。第一段赫然寫得就是當初在遼東,一名戴著眼鏡的睿智文人,一名穿著破舊衣衫的北洋精英軍官,和北方軍一番元老之間的熱血碰撞,那是一段激蕩回腸的璀璨日子。
彷佛又看到昔日那群錚錚鐵骨的老兄弟影子,吳子玉也有些眼角濕潤了。接下來的一段,在北京的北洋軍官冒著天大風險,偷書贈友的行為赫然在目,這本匆匆抄就的軍略居然成了北方軍建軍的基礎方略。
嗬嗬嗬,吳子玉忽然眉開眼笑地傻笑起來,當初真是好膽識,好眼力呀。有些熏熏然的玉帥,興致猛地上來,居然搖頭晃腦地開始背誦起新軍營製餉章中的大段大段,當年為了抄它可是花了一番心血呀。
驟然聞到背書聲,外邊護衛的士兵大吃一驚,立馬蜂擁而至。
玉帥抬起頭來,很是大度地一揮手,“出去吧,沒事,沒事。”心情看來真的不錯呀,些小的疙瘩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第一批上岸卸貨的北方集團軍火,就是足足可以裝備一個滿員師的武器裝備,而且這個標準是相對於北洋舊製是明顯偏高,以至於跑出來看軍火的很多軍官吃驚不已。
好家夥,這些煞氣騰騰的龐大軍火,居然隻是北方軍所謂輕裝師標準配備?幾名覺得已經見多識廣的軍官咂舌不已,差點就有些恍惚了。
玉帥聽說當天的議論後,隻是冷哼了幾下,說了一句,“這個輕裝師是指我們自己,不是北方軍的輕裝師。按照他們的標準,輕裝部隊可是全部使用汽車前進的,因為彈藥多得帶不下了。”
聽到這話的軍官,頓時都張大了嘴巴,半響說不出話來。
這批軍火中,光是標配刺刀的7.9毫米漢陽造步槍就有六千多支,還有數百挺的7.7毫米口徑麥德森輕機槍,數十挺7.7毫米口徑維克斯重機槍,還有一批國內軍閥最喜歡的7.3毫米口徑駁殼槍。自然也少不了配備炮兵營的國內仿製型82毫米斯托克斯迫擊炮二十四門,法國1909年式75毫米山炮十八門,以及哈奇開斯1916年式37毫米步兵炮十八門。
至於彈藥,則是後續的軍火船源源不斷地從長江上遊送下來。
結果這回連故作鎮靜的吳子玉也差點嚇傻了。
軍火船送來的隻是一個輕裝師的彈藥儲備嗎?差不多就快夠整個救世軍使用好長一段時間了。
漢陽造使用的圓頭彈,是按每支槍五個基數進行補給的,也就是三百發子彈。而實際上,救世軍下麵的作戰部隊,步兵攜帶子彈數量根本沒有達到一個基數六十發的標準,能有二十發就算是不錯了。
也是因為國內兵工廠的現有子彈生產線,都隻能做到大規模生產7.9毫米的圓頭彈,而圓頭彈是難以被輕重機槍使用的。以至於陳安幹脆,直接將北方軍即將淘汰的7.7毫米口徑麥德森輕機槍和維克斯重機槍,連槍帶彈一股腦賣給救世軍。
輕機槍每挺配彈五千發,重機槍每挺配彈一萬發,均是五個基數的標準。五個基數,也是國內通行的彈藥補給月基數。
估計考慮到吳子玉的部隊汽車沒幾輛不說,馬匹也不見得有多少,後勤能力實在有限。除了37毫米步兵炮依然按照每門炮五個基數三百發炮彈配置之外,其他火炮和迫擊炮都按照兩個基數一百二十發炮彈進行配置。
看著那些堆積如山的彈藥箱,踩著腳下足夠人手四發的手榴彈木箱,還有旁邊堆得像小山般的法式鋼盔,據說連馬夫都有一個鋼盔,吳子玉嘴角不停抽動著,神情都恍惚起來。
該死的陳安,按照這種標準,等救世軍十二個師全部武裝起來,即使你隻要成本價,我也要破產了,哭笑不得的玉帥心裏咒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