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德國人要裝備一種噴火坦克,上尉豁然開朗,原來噴火坦克是現在用的。
但是北方軍並沒有列裝噴火坦克。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坦克的突擊效率,幾名步兵兄弟拎著好幾顆手榴彈,麻溜地竄上了坦克後麵,躲開了地堡射過來的機槍子彈。
LT-35坦克本身是不怕這些6.5毫米口徑子彈的。
一個翻身縮進了地堡的死角,順著還在開火的機槍口,步兵手上的手榴彈一溜煙就扔進去了好幾枚。
沉悶的爆炸聲在地堡裏麵接連不斷響起,地堡的火力瞬間就熄火了。
幸好隻是一個單堡,如果是子母堡之類的複雜堡壘群,哪有什麼死角給步兵躲藏住,還可以輕鬆地將手榴彈扔進去。
如果碰到那些複雜的堡壘群,如果坦克火力也不能擊毀的話,估計要麼就是呼叫後方105毫米榴彈炮群進行麵打擊了,或者協調Hs-123攻擊機進行定點轟炸了,不過這就要耗費漫長的時間。
占領城垣後,筋疲力盡的步兵營停止了攻擊前進,另外兩個步兵營飛快跟了上來,投入到繼續撕開日軍防線的突擊當中。
步兵師直屬的坦克營戰損非常厲害,軍團總部立即調來一個新的LT-35坦克營,補充道步兵師的一線作戰序列。
正在這個時候,從南麵發起進攻的另外一個北方軍步兵師,也完成前沿突破,順利占領南麵的城垣工事,德惠日軍全麵潰敗已不可避免。
但是日軍的決死頑抗依然超出北方軍的預計。
尤其是在沒有退路情況下,據守德惠的日軍師團直接采取了自殺式攻擊。突入城內的四個步兵營遭到了瘋狂反擊,差點全軍覆沒。迫使北方軍緊急投入總預備隊第三個步兵師進行增援,連夜苦戰之後才擊退了日軍最後的反擊。
城垣的突破隻是噩夢的開始,北方軍再一次見識了日軍的瘋狂。
整整兩天兩夜的血戰之後,北方軍才終於肅清了德惠日軍殘部,那些即使斷了腿也要躲在坑道裏打冷槍的日軍士兵,大多數是直接被炸毀的坑道掩埋了事。
除了少數殘敵從東麵潰逃以外,關東軍一個師團近兩萬人的兵力在德惠被全殲,其重傷員不是自殺了,就是拉上一顆手榴彈扯著上去救助的北方軍一起報銷了。以至於後來,北方軍嚴令禁止一線官兵救助有敵意的日軍傷員。
這個有沒有敵意就很難判斷了,戰場上總不能傻乎乎去談心後再開打吧。
加上阻擊長春日軍援軍的傷亡,北方軍付出了超過九千四百多人的傷亡,所幸日軍的6.5毫米子彈神奇般的穿透性救了很多北方軍官兵的性命,要不然陣亡人數就要遠遠高於受傷人數了。
比較好的一個變化,日軍那些死腦筋中居然也出現了投降分子,這可是稀罕事情呀。
惱羞成怒的關東軍總部竭盡全力,才掩蓋了一個師團被殲滅的事實,對外宣稱師團框架尚存,馬上即將重新補充完畢,然後繼續北上複仇雪恨。
但是作為德惠戰事失敗的借口,關東軍總部立即將矛頭指向步兵的武器。坦克、飛機、大炮已經指責得太多了,總要在找出一些新的借口出來。
6.5毫米口徑槍械的殺傷力問題馬上成了新的眾矢之的。
日本軍工企業剛剛推出一款非常有新意的機槍,也就是歪把子的改進版,九六式輕機槍,將原來的彈倉裝填改成了更實用的彈匣供彈。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九六式輕機槍是一挺裝上了長長刺刀的輕機槍。
這完全符合日本步兵的武士道精神,本應受到陸軍部隊的歡呼雀躍。
隻是意外發生了。來自關東軍的強烈指責,使得這挺奇葩般的刺刀輕機槍居然被陸軍作戰部隊冷落了。
迫於陸軍的強大壓力,東京大本營立即宣布加大九二式重機槍的生產力度,加快將野戰部隊的大正三年式重機槍換裝下來。
九二式重機槍是大正三年式重機槍的變形,拋棄了那種坑爹的6.5毫米口徑,而是改用了更有威力的7.7毫米口徑子彈。
其射擊精度竟比大正三年式還略高,被日軍稱做除了重量偏大以外沒有任何缺陷的重機槍。戰場上碰到這種重機槍,號稱槍響人亡絕非誇大
此後,日本軍工企業就停止繼續研發6.5毫米口徑的輕重機槍,轉而使用7.7毫米口徑。
但是日軍步兵大量配備的6.5毫米口徑三八大蓋,顯然不能完成改變了,以至於日軍作戰部隊中也開始同時存在三種口徑的彈藥,步槍的6.5毫米,輕重機槍的7.7毫米,以及手槍的8毫米,加大了後勤補給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