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總是有意外(2 / 2)

巡洋艦以及驅逐艦因為吃水不深,在渤海內大部分海域還是可以暢通無阻的。但是藏在水下的潛艇卻又不行了。

德國人的潛艇,一般潛望鏡高度就有十米,下潛到五十米是正常的戰術規避,甚至還會下潛到一兩百米以獲取逃脫敵軍驅逐艦追捕的機會。

這樣一來,不僅是渤海,就是平均水深四十四米的黃海,都是不適合潛艇作戰的區域了。東海水域平均水深倒是夠深,但是大多數地方水深也隻有二百米以內,勉強適合潛艇部隊的作戰需要。

真的要想在渤海,或者是黃海進行潛艇作戰,也不是沒有辦法,關鍵就是隱藏蹤跡了。日本人在黃海海域成功擊沉了商船,采取的辦法就是趁著夜色半潛航行到足夠深度的伏擊區域,然後下潛到深處守株待兔就是了。

隻要上浮充電換氣期間,不被其他人發現,這一招還是非常有用的。

當然,切記就是不要在白天在海上航行了,甚至在海底航行都不行。水深不夠的海域,潛的太低了,誰知道海底的前方有沒有礁石,潛的太高了,那麼一條大黑魚就是過路飛機上都可以清晰看見了。

因此,有炮艇帶路掩護潛艇半浮航行一段,也就非常有必要了,尤其黑夜行動難辨周圍的時刻。這也是兩艘炮艇連夜駛向渤海海峽的緣由,三艘IIB型近海攻擊潛艇半浮在海麵上,緊緊跟在炮艇。

要不是北方軍掌握了製空權,這些IIB型潛艇甚至連在渤海進行訓練的機會都沒有,即使如此一般的戰術演練也隻能放在黑夜進行,否則就完全失去機密性了。

關鍵是渤海水深不夠,隻適合航行,不適合潛行。

半夜時分,眼看就快靠近老鐵山水道了,引路的炮艇飛快向後方打出信號,然後開始轉向掉頭。

老鐵山水道是渤海海峽中最深的水道,平均水深超過五十米,是進出渤海的主要通道,隻是入海的潮流因地形束窄使流速增快,海水湍急,暗流較多,航運條件複雜。

遼東半島和濟州半島都還在日本人手中,北方軍的炮艇就無法再護送前行了,再往前就隻能靠潛艇部隊自己了,進入黃海南部以後倒是有北方集團秘密租賃的外國貨船可以為潛艇部隊提供協助。

三艘潛艇飛快的打出幾個信號,很快就下潛進入海底,隻在黝黑的海麵上留下幾個小小的漩渦。

德國人的潛艇技術,確實比日本人要先進,無論是柴油機技術,還是潛艇殼體製造技術了。

日本潛艇按照噸位大小劃分為兩種類型,排水量在1000噸以上的,被稱為是“一等潛水艦”,主要是以伊字號帶頭的遠洋潛艇;排水量在500噸至1000噸之間的,被稱為是 “二等潛水艦”,主要是以呂字號帶頭的中型潛艇。

原本還有所謂的三等潛水艦等級,但是很快就被崇尚進攻型海軍和艦隊決戰思想的日本海軍所廢止,排水量在500噸以下波字號帶頭的小型潛艇,也被納入二等範疇。

日本海軍列裝最多的就是所謂伊字號遠洋潛艇,但是即使其最主要的型號海大三型遠洋潛艇,其最大潛深也不過是區區的六十米而已。

海大三型潛艇,是日本海軍批量生產的型號,水上排水量1635噸,吃水4.84米,水下排水量2300噸。

主動力是二台柴油引擎,水上最大航速20節,水下最大航速8節,最大潛深60米,續航力是水上10節航速時6800海裏,水下3節航速時90海裏。

武備是艇艏六個魚雷發射管、艇艉二個魚雷發射管,各備魚雷二枚,共十六枚,在艇身上還有一門120毫米火炮和一挺7.7毫米機槍,艇員63人。

北方軍好不容易才搞回來的德式IIB型近海潛艇,也就是小型潛艇,最大潛水深度已經達到一百二十米了。

德國後續生產的IIC型以及更大噸位的遠洋潛艇,最大潛水深度都達到一百五十米以上,顯然遠比日本人的潛艇技術先進多了。

一天之後,兩艘北方軍的IIB潛艇,悄然到達青島以東外海的預設伏擊陣位。還有一艘半路上就返航了,據說是在潛航的時候非常倒黴,撞上了坐沉海底的不明船隻,受損嚴重,卻又萬分僥幸的逃回了一條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