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結局(2 / 3)

朝鮮日軍投降後,緊急調動的五個守備旅飛速南下,一直跑到漢江附近,才和登陸的美軍部隊碰上頭,隨後就劃江確定各自受降區。

九月九日,關內日軍在南京向蔣光頭的代表投降,隻是那個儀式非常滑稽,看上去倒不是日本人在投降,反而好像是中國人在投敵似的。

當天中午,滿洲裏,北方軍駐地。

數十輛卡車滿載著白俄老毛子,狼狽不堪地剛剛逃入北方軍的警戒線內,這些原本光鮮奪目的遠東共和國勳貴們,現在簡直就是一批從非洲逃出來的難民罷了。

在赤塔守軍投降之前,這些不願意被俘虜的白俄勳貴,趁蘇俄紅軍主力東進的空隙,冒險突圍了出來,南下跑到了北方軍政府的地盤。

幾分鍾後,車隊已經遠去。一名北方軍的士兵,用力把擋住路口的欄杆放了下來,一發炮彈就在這個時候落了下來。

一直在掩體工事裏緊張關注的少尉,立即聲嘶力竭地大喊,“炮擊,炮擊,拉響戰鬥警報。”

淒厲的戰鬥警報,終於在滿洲裏邊境響起來了。

防守的一個排士兵,在炮擊的瞬間就反應過來,拿起手中的槍支,飛快衝進了最近的掩體工事。

又有幾發炮彈爆炸在了邊境哨卡一帶。

“長官,我看到了很多T-34坦克,有數十輛。”對麵漫天沙塵飛舞,濃煙滾滾,趴在觀察窗裏用望遠鏡查看的軍士長忽然之間哀號了一聲。

一盆冷水淋頭而下,少尉愣了片刻,然後就撲向步話機,現在唯一的辦法隻能是求援了。不能指望區區一個排的兵力,可以阻擋住沿著追擊白俄殘軍而來的蘇俄紅軍坦克部隊。

此時的蘇俄紅軍已經大量換裝了更新式的T-34/85坦克,其8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遠擊穿102毫米的均質鋼裝甲,而其改進後的炮塔正麵裝甲為35度角傾斜的110毫米均質鋼裝甲,相當於130毫米垂直裝甲防護。

而北方軍大量裝備的舊款螢火蟲坦克,其76.2毫米口徑的十七磅坦克炮,可以擊穿914米遠的30度角傾斜的110毫米均質鋼裝甲,相比T-34/85隻是略占上風。但是螢火蟲坦克的炮塔正麵裝甲僅為76.2毫米,明顯居於劣勢。

唯一能夠取得優勢的性能,反而是螢火蟲坦克的機動能力。

螢火蟲坦克的優異機動能力和簡便戰場維護能力,是加工明顯粗糙的T-34/85坦克所不能比擬的。據說在德軍和蘇俄紅軍交戰的過程中,有一半以上的T-34坦克都是因為故障被拋棄的。

在這種情況下,在戰場上最短的時間內捕捉到敵人坦克,並發射出最多的精準炮彈,就成了雙方坦克大戰勝負的關鍵所在。

螢火蟲坦克轉動一周隻需要不足十秒鍾的精良炮塔轉動裝置,以及作為少數配備了火炮垂直穩定儀的坦克,使得坦克戰中螢火蟲坦克占盡了快速反應的優勢。

很快,部署在後方的一個螢火蟲坦克營趕了上來,同入侵的蘇俄T-34坦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交戰。

半個小時後,入侵的蘇俄坦克師遭到重創,損失了超過七十輛坦克,被迫退了回去。而反擊的北方軍坦克營,也損失了近五十輛坦克,失去了再戰能力。

蹊蹺的事情發生了。

興許是遠東共和國的瞬間覆滅,震驚了白宮的決策者們,美國人對蘇俄赤色威脅的恐懼再一次占了上風。

在滿洲裏交戰的隔天,美國人忽然決定向北方軍援助一批新的M4後期型坦克,並且還向北方軍推薦一種昂貴的風帽穿甲彈。

螢火蟲坦克是用M4坦克改進的,雖然當初是英國人改的,但是美國人清楚現在的北方軍政府有能力在M4後期型坦克上重新完成新款螢火蟲坦克改進。

莫斯科對北方軍政府大肆汙蔑,再三宣言要向邪惡的北方軍發動全麵的反擊作戰,徹底解放深受北方軍政府欺壓的勞動人民,但是卻始終磨磨蹭蹭沒有再次進攻。

北方軍不信這個邪,趁著蘇俄紅軍的海軍力量根本來不及到達太平洋,馬上派出艦船登陸南千島群島,狠狠打擊了莫斯科所謂遠東共和國一切資產都屬於蘇俄的狂妄叫囂。

剛才還在慶祝二戰結束的世界各國,一頭霧水地看著戰雲密布的遠東地區。西方列強更是屏住呼吸熱切期待著這場當年幹涉行動的延續戰爭爆發,即使是暗懷心事主動援助了北方軍的美國亦是如此。

但是蘇俄紅軍和北方軍之間的大戰最終沒有爆發。

據說莫斯科根據滿洲裏的坦克戰鬥結果估計了一番後,被迫放棄了全麵進攻北方軍的的計劃。

北方軍部署在防線後的五個野戰軍團,各自都轄有兩個裝甲師,而且步兵師也有一個獨立的坦克營,總共可以投入的螢火蟲坦克數量就超過三千多輛。

而在滿洲裏戰鬥中,蘇俄坦克部隊損失比幾乎達到了三比二,換言之至少需要投入超過四千五百輛T-34/85坦克才能殲滅北方軍的坦克部隊。這還是打成平手的情況下,要戰勝就需要更多甚至翻倍的坦克了。

做不到呀。

最瘋狂的去年也就生產了一萬一千輛T-34坦克。莫斯科仔細盤算之後,發現蘇俄紅軍為了鞏固東歐的占領,不可能再抽調更多的裝甲力量投入遠東戰場了。無論是中亞,還是遠東,任何一個方向爆發大戰,必然又是一次殘酷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

現在的蘇俄已經是千瘡百孔,實在是無力再自行對抗一個類似於德軍戰力的勢力了。美國人私底下的動作,就已經說明蘇俄進攻北方軍雖然不會有反對者,但是絕對不會有盟友提供各種幫助了。

北方軍同樣做了戰場技術分析,意外地發現蘇俄紅軍T-34坦克的均質鋼裝甲質量居然是不靠譜的。

T-34坦克的裝甲雖然達到相應的厚度,但是在擊穿測試時卻明顯低於應該達到的防護能力,這也是在滿洲裏螢火蟲坦克以少博多依然打贏的重要原因。

總算不再恐懼T-34坦克狂潮了。

北方軍依然決定立即生產改進後的螢火蟲坦克,主要的區別就是其炮塔正麵裝甲厚度達到了89毫米,以及配備了可以在914米遠擊穿30度角傾斜140毫米均質鋼裝甲的風帽穿甲彈。

但是第一個批次上百輛新款螢火蟲坦克,卻沒有用在滿洲裏或者阿拉木圖方向,反而是衝向了北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