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房OK年過半百了,是位剛退休就到這傳達室“補差”上班的老職工,他也是“傳達室沙龍”的主持人,嗓音嘶啞地回答道:“我閨女,這你還用問,新樓房不先分給當官兒的還能分給誰?其實呀,咱們單位的主要領導幹部住進這棟紅樓還是大夥兒的福氣哪!”
“我不明白,領導來不來住,跟咱們大夥兒有什麼相幹呢?”
“我閨女,你想想,這高知樓按規定是‘兩氣加一熱’的標準吧?可就因為主要領導還沒搬進來,這‘兩氣一熱’也不來!咱當老百姓的就甭摳死理兒啦,什麼高知不高知呀,說實話,我還盼著這樓裏多住幾家大幹部呢,官越大,‘兩氣一熱’來得越早,停電的次數越少,治安保衛工作越好!”
門房OK所說的“兩氣一熱”指的就是煤氣、暖氣和熱水供應,現在因為官員們尚未搬來,紅樓居民尚未湊足80%的數兒,所以一樣也沒供應,倒是停電的次數不少。秋後天氣漸涼,一場秋雨一場寒,紅樓居民已經不再奢望熱水,最擔心的倒是不供暖氣,沒有煤氣,再趕上停電,那可怎麼過冬呢?
劉太太也插話了:“小蹄子,你們年輕人最大的缺點我看就是摳死理兒,唱高調兒,什麼平等啦,民主啦,自由啦,性解放啦,這些名詞兒空口說說還行,要動真格的,還得講究實惠!領導幹部怎麼啦?領導就不該住新樓?依我看,新樓好樓就該盡著領導先住,小轎車就該盡著領導坐,山珍海味盡管讓他們去吃,隻要他們把國家的大事兒辦好,經濟建設年年發展,咱們老百姓的生活也年年有那麼點兒改善,能得到實惠,暫時得不到的也有個盼頭,我就知足!”
劉太太是怎麼住進紅樓的?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丈夫在電話局當班長。紅樓居民大都麵臨著新裝電話或將自家原有電話“移機”的難題兒,所以對這位電話班長的老婆格外客氣,不約而同稱呼她劉太太,不少人還偷著給她往家送禮哪。因此,她在“傳達室沙龍”的這番高論立即受到606、808的附和。
“沒錯兒!劉太太說出了我心裏的話,咱可不能搞平均主義。領導幹部吃香的喝辣的全都應該,隻要他把改革開放搞好就行!”
“沒錯兒!國宴就得上茅台酒,我隻要求一天4兩二鍋頭。”
這606,808,當然不是人名,而是紅樓單元的號碼。門房OK也是外號。在大家還不熟悉的時候,尤其是門房OK,他要收發各戶的報紙信件,記不住姓名,記住號碼也是好樣兒的啦。熟識了以後,已經叫習慣了,繼續叫號碼也沒啥不好,除了某些官員喜歡你稱呼他的職務以顯示身分之外,普通百姓的名字在本質上也就是個符號嘛。
門房OK則不是符號,他是“傳達室沙龍”的主人。隻因為咱中國百姓對外國“沙龍”的含義弄不大準確,以為它跟近幾年興起的“卡拉OK”酒館兒是一碼事兒,這才給傳達室老頭兒起了個不倫不類的外號:門房OK。
“傳達室沙龍?是紅樓居民一處小小的信息交流中心和輿論陣地。雖然水平不高,卻也能代表一部分民意。它對沒有高級職稱的官員能分到高知樓住房的態度,似乎充滿了中國老百姓的寬容和厚道--多麼可貴的承受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