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以後別去賣菜了吧,現在世道亂了!萬一你有個什麼意外,可怎麼辦!”溫銘撫了撫額前的發絲,根本沒注意到旁邊的周玉兒看癡了眼。
“瑜兒,奶奶知道,可那條街都是奶奶的老主顧了,有感情呐。”
任翠花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孫兒。
驕傲無比,用五十兩銀子,硬是將周家發揚光大,當初周家為囯捐了五條命,一條命十兩。
而溫銘知道,新帝上位,定會發展農業與經濟,隨後便慢慢投資,一步一步做到今天這種地步。
雲水鎮,三分之一的產業都是他的。
“奶奶,要不趕明兒孫兒再雇個人去賣。”
“胡鬧,浪費銀子,賣菜連工錢都不夠!”
“奶奶,這你也知道,也賣不了多少銀兩,你年紀大了,該好好享福了。”
“是啊,任婆婆,瑜哥哥說得對,您就應了瑜哥哥的孝義吧。”周玉兒忙附和道。
“瑜兒是個好孩子,轉眼都成大小夥了,改明,托個媒人說門親,再生幾個孩子,老婆子我也有臉見周家祖宗了。”
古時,成年都早,像溫銘這種,已經十四歲,早已有不少成親了。
可溫銘不認同,他是新時代,這十四歲,可是未成年。
而他一直在等一個人,那人說,無論他在什麼地方,變成什麼樣的,他都能找到,因此他會等,一直等下去。
這些年,溫銘也私下找過,可卻沒什麼進展。
況且他自己能記起前程往事,變了模樣的孟楠不一定知道,要找到他並且在愛上自己,這事急不得。
“奶奶,孫兒還好,不急的。”
周玉兒在一旁聽著,心裏酸澀無比她知道,她與瑜哥哥沒機會。
畢竟兩人還沾著親。
尤其是溫銘曾對著周玉兒說過,三代通婚,說不定就生個傻孩子出來了。
周玉兒瞬間低落了下去。
回到村子裏,任翠花家由原來的草房變成了三進一的大房子,光臥室就有五間。
周宅兩個大金燙字一看就是大手筆。
家裏還買了個苦命的大嬸,平時照顧兩婆孫的生活起居。
“老夫人,少爺,飯菜都做好了。”吳嬸忙迎上來,將蔞子放在院門角落處。
周玉兒被劉紅梅叫了回去,不知道又會嘮叨多久。
“吳嬸,一塊吃!”
周家樹這些年,日子都慢慢的好起來了,除了少許的吃不上飯,大半都不會餓肚子。
在村裏,溫銘算是土地大戶,土地多,加之後麵又買了不少。
吃過飯後,溫銘便在榻上小眯了一會,準備一會去田裏看看。
隻是想著那個人,心裏愁悵不已,也不知什麼時侯再能相見,他最擔心的還是他在沒在。
摸著胸口的印記,三片,是不是告訴他,他已轉過三次胎了。
唉,雙手放在胸前,沉沉的睡了過去。
一個小時後,溫銘出了門,吳嬸正在喂雞,任翠花手裏拿著農具,一看便是個閑不住的。
“瑜兒,去哪呢?”
“奶奶,去看看地裏的西瓜熟沒!”說來這西瓜種子,也是溫銘在山上的一塊空地裏淘來的,春季種上,成熟就在這些天了。
想到那甘甜的西瓜,溫銘便等不急了。
任翠花搖搖頭:“走吧,奶奶也一起去,瞧瞧你說的西瓜。”
村西不遠處,因為是夏天,天氣還熱,可因周家村的地勢低窪,四周又環山,因此氣侯適宜,並不熱。
時不時的涼風吹來,自在不已。
田裏,已經有不少的村民在勞作了。不得不說,古時的人很勤勞,當然,也有少數的混吃混喝。
“大娘,我剛剛從你家田裏過來,那田裏的瓜這麼大個呢,好些都裂開了,我正想通知你的,快去看看。”說話的正是周四媳婦。
名叫李英,是個勤快的人。
“是英子啊,我和瑜兒正準備去看,你這出來了,三個娃誰在帶?”
說來,英子也是個苦命的,丈夫被征去打仗,也沒再回來過,想改嫁可又帶著兩孩子,婆婆又是個不省心的,心都偏到老大家去了,對其餘幾個媳婦孫兒都不好,就是當初的撫恤金,也都被老大家占了。
這些年,李英帶著兩孩子,吃了不少苦,前年村裏一個返了鄉的士兵,幫了她不少,一來二去,兩人就好上了,去年又生下了一個兒子,今年剛走路。
李英再嫁,原本就不待見的婆婆更討厭她,連帶著以前分家時的老屋都不讓她們住。
幸得士兵有些銀錢,修了四間房,但也剛剛夠住,土兵原先是這個村的人,隻是家裏都死絕了,還好官府優待,給了幾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