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相容如果兩個人之間存在著心理相容,那麼,一個人的態度與行為就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肯定的反應,如果處於高度的心理不相容狀態,對方的態度與行為則容易被否定。
為了達到心理相容,在人際交往中就應盡可能做到:
①肯定對方人類普遍存在自尊的需要,隻有在自尊心高度滿足的情況下,他才會產生最大程度的愉悅,才會對人際交往中對對方的態度、觀點易於接受。
②真誠熱情人際交往中,若對方感到了你的真誠與熱情,顯然會得到對方肯定的評價。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熱情,同時又坦誠言明自身的利益,顯得真誠而又合情合理。
③了解群體規範及對方的人格人際交往中應注意了解對方的群體規範,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規範,對其成員的影響是不同的。同一規範會使得同一群體中的成員接受大致相同的教育,獲得大致相同的知識,遵循同一的要求,因而對某一類問題會產生較為一致的認識。
(3)正確歸因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對別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分析和推理,以此對別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的預測。但是,由於人的認知的局限性以及種種主觀因素的幹擾作用,人們在進行這種歸因時,經常會發生錯誤。
§§§(七)人脈是人生的財富管道
一位朋友到處打聽,要為兒子找一所有“人脈”的小學,不論多貴也不論多遠,因為他想給他的兒子存一張黃金人脈存折。
關於人脈的說法實在太多了:人脈是金、人脈就是錢脈、人脈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人脈廣泛鑄造百萬富翁、人脈——有錢比不過“有人”、事業從“人脈”開始人緣變財源、人脈——首要無形資產、人脈——個人成功的第一生產力、人脈是秘密武器、盤活“人脈”人生得以飛躍、人脈造就命運、人脈如命脈、人脈是無形的存折,等等、等等。
人脈真是神乎其神!
人脈之重要是誰也不能否認的,除非你想當魯濱遜,就是魯濱遜還有個星期五。因為人類是群居的社會動物,大家互相幫忙而賴以生存,人與人之間產生了特殊的情感與利益關係,這就是所謂的“人脈”。不過人脈的重要性誇張到這個份上,怎麼聽怎麼看也是利益關係重於情感。
經由人際關係而形成的人際脈絡誰沒有呢?問題是看你如何派人脈的用場。於是又有了一大串:有人脈就有機遇、建立人脈找到好工作、把好你的人脈、如何更好地運用人脈關係、怎樣維護你的人脈、互惠互利結牢人脈、開發你的人脈金礦、在人脈網中提升自己、直至打造黃金人脈組合、經營人脈,就是經營成功。
君不見,當年商場如戰場,一位剛畢業想施展身手的MBA,三天內就從班上找到創業夥伴;一位隻身來中國發展的總經理,請客送禮沒門,同學一場拿下上億訂單。這也都是事實。於是,做人脈文章的各類MBA和各款式“高端”培訓班和論壇層出不窮。在當下這已缺乏新聞性了。為就讀小學的兒女尋找人脈倒頗有新意,拳拳之心令人動容,這比給孩子留遺產要高明,假若有人把它作為廣告創意,說不定又是一個高價學校的“賣點”。這是另一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立足點自然比“又彈琴、又識字、又下圍棋、又學速算,還去畫畫”,以及“學英語,越早開始越好”來得高。沒錯,靠黃金人脈吃一輩子的眼下確有人在,“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問題是這麼久遠的存折是否保險有效,將來會不會是刻舟求劍的拷貝?
有一位賣場營銷高手,來上海不久,最近考上了一家名校EMBA,還是她說得好:“在上海讀EMBA,不是找關係,也不是撐生意,應是找你在不斷尋找的比你更優秀的人,去向他們學習,才能不斷進步。上海畢竟是一個大都市,各類素質人才完備,是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地方。”我想對這個朋友說:“把這個告訴你的孩子了,會不會更好一些?”
§§§(八)微笑臉龐有魔力
雪萊是一位英國詩人,他就曾經說過:“微笑是仁愛的象征、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
我們在與陌生人初次交往時,首先,初次見麵,微笑可以很快地將彼此的距離拉近,而且還可以給自己一定的自信心,這樣就可以與對方建立一個良好的印象,讓對方感覺你沒有敵意,內心真誠。假如再加上握手就更好了,與對方有了身體接觸,容易被對方記住,留下深刻印象;再就是,如果你的麵部表情太過僵硬,就會要麼顯得很緊張,要麼顯得沒經驗,或是讓人感覺性格內向。這時微笑就可以把內心的緊張掩飾起來,當你被問及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時,保持微笑更能使你顯得鎮靜、胸有成竹;再次,當你去應聘時,微笑會讓招聘官感覺你不但是一個容易相處、親和力好的人,還是一個不愛惹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