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1 / 3)

向別人問候時,應想好要說什麼話以避免冷場,否則便會出現令人難堪的沉默,並使對話中斷,以致失去拓展新關係的機會,整個宴會也因此搞砸了。你不妨想一些與宴會有關的有趣話題,如美國總統以及天氣之外的任何事物,如果魚兒仍不上鉤,趕快另起爐灶吧。

別一整個晚上都談同一個話題,談話應見好就收,別談個沒完沒了以致對方生厭。你可以借機告退,說你要到隔壁大廳與經紀人商談事情。此外,絕不要主動遞名片,如果對方真地對你有興趣,他們會想辦法和你聯絡,如果他們沒有聰明到會這麼做,也就不值得你認識了。

宴會中最忌說“有什麼新聞嗎?”或“你好嗎?”,這是全世界最無聊的問話,對方若非回答“沒有”或“很好”,便是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你應該問些明確而有建設性的問題,如“你前一陣子在寫的那本有趣的書,現在進度如何?”倘若對方回答:“早在兩年前就出版了。”趕快借機告辭,佯稱要到隔壁大廳與經紀人洽商。

千萬別津津樂道對方的發型或服裝、配件,除非你真心欣賞和讚美。如果某個人的新發型令你不敢恭維,你可說:“哇!你換新發型了!真適合你的臉型。”

此外也不能承認自己無知,如果有人告訴你張三昨天發生了一件驚人的事,盡管點頭表示同意,裝出一副早已了悟的神情,然後把話題岔開。

主動向名人打交道,但別做得太過火而引起反感,在離開會場前應和在場所有大人物打過招呼,但別一副謅媚神色,應該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向他們示好。

如果你想結識的對象和別人在談話,耐心等上半分鍾,如果你的目標與對方為了德國表現主義電影陷入馬拉鬆式的辯論,你可以上前打岔說:“是啊,‘柏林亞曆山大’的前八小時蠻有趣,不過朱麗亞羅伯茨最近要拍什麼新片呢?”你可能因此加入他們的討論,有機會與心儀對象交談,把不相幹的人氣走。

宴會雖然是弱肉強食的社會競技場,但也應對那些內向沉默的人們付出同情,對於因羞怯而粘著你不放的人,多給他們一些關懷,但別讓他們毀了你的交際機會。替他們拿杯飲料並陪他一段,然後引介幾個活潑外向的朋友給他認識,幫他打開人際關係。

有人為你引見知名人物時,應暗示他們你知道他們是誰,讓他們了解你並非白癡。但千萬別大驚小怪地喊道:“噢,天哪,你不是…….嗎?”隻消說:“我很欣賞你在什麼什麼裏的演出。”如果你實在不喜歡他的演出,可以說:“我看過你演什麼什麼。”倘使你根本對此人一無所知,便不該和他攀談。

如果你希望結識某個名人卻無人可代為引見,不妨從認識他身邊的人下手,在強調自我推銷的八十年代,人們會說:“我喜歡你的衣服,它讓我想起某某出版社快替我出版的某某新小說裏的女主角。”但在崇尚愛與分享的九十年代,你應該先熱心談論對方的問題,再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

§§§(十七)交往中自身的禮儀

1.學會欣賞別人

有人認為,在越來越個性化的社會交際中,“欣賞自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應用。這本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起碼表明了人已經開始注意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利於個性的張揚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可往往物極必反,“欣賞自己”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發展成為極端的自私自利;發展到唯我獨尊的驕橫和霸道;發展到了“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的個性變態。

這樣“欣賞自己”最終毀掉自己,失去別人的幫助,走向人生的黯淡、寂寞和孤獨的泥潭。

學會欣賞別人吧,當然最好還是別做什麼“追星族”、“追款族”,把欣賞變成崇拜,追星追款追得連自己都找不到了,這樣“欣賞”不是很悲哀嗎?

如果我們肯於把自己欣賞的目光從那些近似海市蜃樓般的“星係”中收回來,看看你身邊這些你從來不曾欣賞過的人,你會發現,他們雖不如明星、大款那般被傳媒“炒”得火爆,但他們卻仍然認認真真地生活著,努力地工作著,真誠地與人打著交道。他們在與人交往中所表現的同情、關切、微笑和互相幫助都是樸實而真切的。這些人就生活在你的周圍,他們是你的親人、朋友、同事和鄰居,他們在你失敗受挫時安慰你、幫助你;在你成功高興時會鼓勵你、讚美你;下雨時,他們會拉你同在一個屋簷下躲雨;刮風了,他們會為你披上一件禦寒的風衣。這些人才是你真正應該欣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