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可·波羅的美麗的大城涿州
過了這座橋,向西前進三十英裏,經過一個有許多壯麗的建築物、葡萄園和肥沃土地的地方,到達一座美麗的大城市叫涿州,偶像崇拜者在這裏有許多寺院。
這裏的居民大都以商業和手工業為生,他們製造金絲織物和一種最精美的薄綢。這裏還有許多大旅館供體麵的旅客食宿。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元代的涿州,除太宗八年(1236)至中統四年(1263)升為涿州路外,其他時間都是涿州州治所在地,隻管轄房山、範陽兩個縣。這樣的城市在當時成百上千。然而就是元代這樣一座中小城市,馬可·波羅就對它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包括從大都去時路過的橋梁,城外的景色,城內的建築,城市的風格等等。而且還都是涿州典型的城市特色。例如由於涿州的地理位置所決定,涿州千百年來就是以商業發達著稱。順應南來北往的旅途之人的需要,涿州自然也會店鋪旅舍眾多。陳教授列舉書中對涿州寺廟分布的介紹,論證這應該是作者親見親聞。《馬可·波羅遊記》的早年翻譯者馮承鈞先生對此還進行了考證,在注釋中說明,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涿州尚有寺廟五十六座。可見書中所言不虛。
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涿州城是個美麗的城市。他是要從這裏到山西,沿途進過涿州。除了寺院、葡萄園和絲織物的製造之外,今天的涿州城不隻是這些景色了。
(2)今日涿州古色調
①涿州拒馬長虹
千百年來,涿州一直處於南北交通大動脈的樞杻位置。它是中國東南方向和西北方向主幹道的彙合點。當然從北京出發,又會是分界點。這從近些年還原繪製的曆代交通圖上看得清清楚楚。民國版的《涿縣誌》的地圖上,也有清楚的標示。這一交彙分界位置,在涿州原有的護城河留下的地名“吊橋”外。即如今的華北鋁廠附近。幾十年前,這裏立有一塊石碑,就是介紹道路方向的。古往今來,不管達官貴人,還是文入墨客,不管販旅商家,還是行武遊俠,都要從這裏彙合或分手。昔日涿州拒馬河橋有一副對聯:“十八省通衢,冠蓋如雲,鬥大一州供億苦;二千年古郡,河梁落日,車停片刻感懷多。”隻有當年馬可·波羅來過這裏,可能還做過短暫停留,才能對這些具體的事情做出回顧。
城北拒馬河上的永濟橋,拱跨度大,形狀優美,飛跨拒馬河兩岸。橋的倒影映在河水中,宛如一道彩虹,因此,被稱為“拒馬長虹”。
②涿州影視城
如果你想感受古代氣息,看看元代涿州的風采,涿州影視城能滿足你這個願望。馬可·波羅生活的時代在影視城中也能找到影子。涿州影視城目前也是旅遊者多慕名而去的地方。這裏是亞洲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總占地麵積2200畝。基地 90年開始建設,現建有唐代、漢代兩大景區和反映明代、清代、唐代風格的竹園、桃園、梅園、梨園四處民居。有兩座各1200平方米的攝影棚,有一座大型道具製作間。
影視城作為一種成功的人造景點,越來越多地引起遊人的關注。位於北京西南48公裏處的涿州影視城,占地146公頃,四麵臨河,空闊如野,自然風景優美,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慕名前往。
基地在“上戲帶景”的方針指導下,近年來,已投資3億多元先後建起了體現唐代、漢代和明、清時代風格的景點。影視城內的建築,在建設手法上具有虛實結合、真假並用的特點。充分考慮拍攝的需要。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築是曹魏時期的銅雀台,其造型優美,結構獨特,深得攝製組及遊人的親睞。基地分為外景區、內景區、傳統民居景區以及工作生活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