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六朝古都——南京
(1)馬可·波羅的南京
《馬可·波羅遊記》中描述的南京,也是物產豐富,商業繁榮的地方。南京在當時隻是一個著名的大省:
南京是一大州,位置在西。居民是偶像教徒,使用紙幣,臣屬大汗, 恃商工為活。有絲甚饒,以織極美金錦及種種綢絹。是為一富足之州,由是一切穀糧皆賤。境內有野味甚多,且有虎。有富裕之大商賈包辦其所買賣商貨之稅額,君主獲有收入甚巨。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南京是蠻子王國一個著名大省的名稱,位於西方。人民是偶像崇拜者,使用紙幣,大多數經營商業,是大汗的百姓。他們盛產生絲,可織出大量的金銀布匹,並且花色種類十分豐富。這裏穀物豐足,家畜遍地。鳥獸隨處都可獵到,老虎則更多。大汗收取的大宗稅收中,主要是對商人的珍貴商品所征的稅款。
(2)六朝古都南京城
南京今日是江蘇的省會城市。如果旅遊到南京,那麼一定會讓你不枉此行。南京是個曆史文化名城,還是風景名城。說這些絕對沒有半點吹噓成分。到這裏不怕你沒有景點可以去,處處是景,處處是文化,處處是古跡。
①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名龍藏浦,是長江的一條支流,全長約110公裏,是南京地區的主要河道,又是南京的母親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
相傳秦始皇東巡時,遠遠望見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是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引入於長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秦淮河曆史悠久,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詠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漸複蘇為江南文教中心。
秦淮河
明清兩代,是十裏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淩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清末民初,內秦淮河日漸式微,繁華不再,直至1949年後,南京對秦淮河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治理,重點開發了秦淮風光帶,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煥發了青春。
千百年來,秦淮河哺育著古城南京,“錦鏽十裏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夫子廟附近的河房是綺窗絲幛,十裏珠簾,燈船之盛,甲於天下。
秦淮河最著名的是盛行於明代的燈船。河上的船,不論大小,都一律懸掛著彩燈,凡遊秦淮河的人,必乘燈船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對此就有很好的敘述。
經過修複的南京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夫子廟古建築群、白鷺洲、中華門,瞻園、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景觀,可謂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河房廳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極富情趣和魅力,是到南京必遊的旅遊景點。
②玄武湖
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發展而成的湖盆,曆史上的湖麵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位於南京城中,鍾山腳下的國家級風景區,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是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在南京主城區內,一名後湖,又名練湖,自東晉以來為勝地,南朝恒講武於此,湖周四十晨,宋以後廢為田,歲久舊跡益堙,惟城北十三裏僅存一池,明初複開浚,中有舊洲新洲及龍引、蓮萼等洲,置黃山庫於洲上,以貯天下圖籍。湖水深度3米,湖內養魚,並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麵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1964年,仿造濟南大明湖牌坊重建大門,此後作為景區的標誌保存至今。
玄武湖
巍峨的明城牆,秀美的南京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其右,是古都南京名勝古跡的薈萃之地,全市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休息公園。南京玄武湖中分布有五塊綠洲,形成五處景區。玄武湖五洲之間,橋堤相通,別具其勝。玄武湖公園水,陸交通獨具特色。水麵上有快艇,自娛艇,豪華渡輪等;陸地上有環保電瓶車,乘坐舒適,視野開闊。
玄武湖曾兩度遭到浩劫,一次發生在隋文帝時,另一次則發生在宋神宗在位時。隋文帝滅了南陳之後,曾下令將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這個政策下首度消失了兩百多年;宋神宗時,王安石調任江寧府尹,提出了“廢湖還田”的主張,南京城遇雨成災的惡夢從此揮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後才稍獲改善。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大肆擴張南京城的範圍,玄武湖從此成為南京城東北城牆外的護城河,規模也大幅縮小。在民國初年,玄武湖一度改名五洲公園,直到1950年後,全麵整建後,才又再度改回玄武湖的舊稱。
6、天下第一江山——鎮江
(1)馬可·波羅的鎮江府
鎮江府是一蠻子城市,居民是偶像教徒,臣屬大汗,使用紙幣,恃商工為活。產絲多,以織數種金錦絲絹,所以見有富商大賈。野味及適於生活之百物皆饒。其他且有聶思脫裏派基督教徒之禮拜堂兩所,建於基督誕生後之1278年,茲請述其緣起。·
是年耶穌誕生節,大汗任命其男爵一人名馬薛裏吉思者,治理此城三年。其人是一聶思脫裏派之基督教徒,當其在職三年中,建此兩禮拜堂,存在至於今日,然後以前,此地無一禮拜堂也。
——摘自《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 譯
鎮江府是蠻子省的一個城市,居民是偶像崇拜者,是大汗的百姓,使用他的紙幣。他們以工商業維持生活,都很富裕。他們織造綢緞和金線布匹。各種狩獵活動,在這裏十分盛行,各種食物也極其豐盛。這個城裏有三座聶斯托利派的基督教教堂,建於一二七八年。大汗當時曾任命這一派的一個名叫馬薩奇斯(Mar-Sachis)的教徒管理這個城市達三年之久。這裏本來沒有教堂,現在的教堂是他來了之後創建的,至今仍然完好無損。
(2)文物之邦
可以看到馬可·波羅在江蘇一帶的介紹都是關於富裕和繁榮的。江蘇商業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鎮江,地處黃金十字水道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彙點,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古人以“天下第一江山”來形容鎮江山水名勝之氣勢。
昔日白娘子水漫金山、劉備招親、梁紅玉擊鼓戰金兵、嶽飛圓夢金山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美麗傳說和曆史故事,為這塊熱土勝地增添了迷人的風采神韻。今日時代昌盛,江山更加多嬌,“珍珠項鏈”、“城市客廳”、“引資大道”、“生態大道”、“潤揚長江公路大橋”,更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旅遊者和訪學者。
此外,市內曆史遺存豐富,被譽為“文物之邦”。建寺1500多年的金山寺、建寺1400多年的焦山定慧寺、建寺1500多年的寶華山隆昌寺、建院近2000年的茅山道院都是重要的佛教、道教寺廟。
金山寺馬可·波羅在遊記中並沒有直接提及,但是關於鎮江的寺廟之盛,《馬可·波羅遊記》中確實有很多記載和解釋。我們就金山寺來說說這座文物之邦的金山寺。
①金山寺
江蘇鎮江金山寺位於市區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裏。古代金山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與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為南北來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而聞名,被稱為“江心一朵芙蓉”。直至清代道光年間,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於是“騎驢上金山”曾盛行一時。金山形勝天然,風景幽絕,自古為我國優美遊覽勝地之一。
金山寺風光
金山風景幽絕,形勝天然,自古為我國遊覽勝地之一。原是屹立在長江中的一個島嶼,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稱譽。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讚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裏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 鎮江金山寺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