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看人懂人做人(1 / 1)

自序:看人懂人做人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往大了說,地球越變越小,變化越來越快;往小了講,西半球的蝴蝶扇動翅膀,卻可能掀起東半球的一場風暴。我感覺,這既是一個大時代,也是一個小時代。我們被信息爆炸吞沒的同時,也被互聯網“鏈接”在一起。在曆史的長河中,個人總是渺小卑微的,但人性卻可能是偉大不朽的。為了自我拯救,人類需要真善美的正能量。

20世紀80年代初,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某位領導與一幫新來的大學生話家常,謙遜地表示,自己是個農民的兒子。隨行的秘書善解人意,自稱從他的爺爺輩算起就是農民,自己可以稱作是農民的孫子。在一片的表態聲中,一個家夥老實不客氣地言道:“我就是個農民。”給我講這件事的人,是我的一位老同事,曾經因為工作鬧過脾氣,當時的領導還親自做過他的思想工作。當然,如今這些都已成了往日雲煙,但卻留在了我們這輩人的心裏麵。

社會是染缸還是醬缸?這倒無需爭論。如果從堅守道德倫理底線的角度來說的話,做個好“人”總還是不難的;在客觀環境的誘惑下,貪嗔癡一旦放大,人性惡劣的一麵便難以抑製,這時人就“不是人”了;想要返璞歸真,升華到更高層次,歸複到本色的“人”,又談何容易呢?

我最早接觸禪宗公案,是看蔡誌忠先生的漫畫係列,有幾個段落至今記憶猶新。一個故事講的是兩道浪,小浪追隨著大浪,十分仰慕它一路上的高舉高打。大浪沒說什麼,隻道:“到了沙灘,你就懂了。”果然,到了沙灘上,看著一道道浪前仆後繼地粉碎在海岸線上之後,小浪終於明白:“原來我們都是水啊!”

這些道理都源於一段話,即認識論的三大階段:“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用禪宗智慧來看人,何嚐不是如此。我們滿足於現世生活,這是人的階段;然後,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便不是人了;最後,達到看破紅塵、利人利己之時,又成為隨緣解脫的人也。

很多年前,我接觸過馮侖兄的一位助理,交際甚廣,號稱三十年內國家領導中都有她認識的朋友。那天,我半開玩笑地借走了一本《冰鑒》,談及裏麵的種種觀人識人之術,令她非常驚訝,差點沒讓我拿走。這些年來,曾國藩老先生的相術的確給了我太多的幫助。成功時,得益於識人之明;反之亦然。

法師們的見解自然更加高妙,他們認為,宇宙洪荒裏有所謂的五眼:佛眼廣大無邊、法眼無所不入、慧眼地水火風、天眼高屋建瓴,至於肉眼,不過力所能及、聊盡人事而已。所以,做到心中有佛,雖不能馬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但何止高人一籌呢?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