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勤儉是個人和民族繁榮的健康之道
“並非我的擁有,而是我的所做所為造就了我的人生。王國。”
卡萊爾。
“卓有成效的勤儉是使一個民族富強的唯一資本,它產生民族的繁榮和健康。所羅門說過,所有的勞動皆有益處。政治經濟學在這個問題上的說教多麼荒唐可笑啊!”
塞繆爾?蘭恩。
“通過農夫的勞動!工匠的技藝和辛勤的汗水!商人的冒險和交易,上帝把人世間美好的東西用來滿足大自然的需要……懶惰的家夥如同長眠地下的死人,對世界的變化和需求置若罔聞;他活著隻是為了打發時光和啃掉大地上生長的果實;像一個寄生蟲或一條狼,當其生命終結時他就死亡並消失,在此期間他根本就沒有做過任何有益之事。”
傑勒米?泰勒。
為了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我們爭分奪秒地建設。
我們的今天和昨天。
就是我們建成高樓大廈的材料。
朗費羅。
1。勤儉是財富之源。
勤儉是是一種美德。作為一種曆史的積澱和結晶,它並不是人一生來就具備的。勤儉絕不僅僅隻意味著金錢的節約,因為早在金錢產生之前,勤儉就作為一種習慣而存在了。因為勤儉首先是一種文明的產物,當人們開始意識到不僅要為當前的食宿操心而且還有必要為未來的生活做些適當準備的時候,勤儉習性就開始形成了。保持勤儉就需要對生活要精打細算,對一切花銷都要保持克製和謹慎。也唯有如此,才能把家務管理得有條有理,從而避免家庭生活成為一團亂麻。
誠然,通過勤儉可以積累財富,但是勤儉本身並不創造財富。因此要使家庭幸福,除了保持勤儉之外,還必須要學會創造財富。無論對於一個家庭還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如此。創造財富和保持勤儉就像一個人的左手和右手,對於個人和民族的繁榮來說都必不可少。如果說創造財富和促進個人的幸福生活需要依靠個體經濟學的話,那麼創造和擴大國家和社會的財富則有賴於政治經濟學。
從財富的源泉來說,無論個人財富還是公共財富都是由勞動所創造的,而且公共財富也離不開個人財富,他們有著共同的淵源。從財富的增加方式來看,兩者都可以通過儲蓄和積累而得以保存,而且還可以通過持之以恒的勤儉習慣而使財富得以不斷增長。從個人的角度說,節儉正是個人積累了財富的重要手段,也是過上幸福生活和社會安定團結的前提和重要基礎。反之,也正是揮霍浪費的惡習導致了個人生活的困頓,從而最終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繁榮並使國家走向貧困。由此也可以說,勤儉節約正是每個社會都應該感激的恩人,因為它能夠促使社會走向繁榮;而任何揮霍浪費都是社會的公敵,因為它必將導致社會走向毀滅。
正因為如此,人人都必須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是毋庸置疑的,勤儉節約應該成為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履行的義務。理論上必然如此,但是在實踐中它又總是涉及一些其他的問題並產生諸多爭論,例如在政治經濟學中就會出現諸如有關資本的分配!財產的積累!稅率的高低以及濟貧法等相關問題的爭論,因為勤儉問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盡管這類問題都和勤儉問題相關,但它們都不是我們在這裏要談論的主題,因此我們並不打算在這些領域多費筆墨。因為單單是個人節儉這個主題內容就足以需要我們通過整本書來論述了。
作為一種美德,個人的勤儉對於家庭和社會都具有重要積極意義。但是節儉的品性卻並不是以一種人類本能的形式出現的,而是必須要靠榜樣的示範!經驗的積累以及外在的刺激和自身努力等綜合作用才能逐漸養成。也可以說它是個人才智和教育引導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使人們變得明智,正是讓人們變得節儉的最好方法。也隻有當人們在生活中學會深謀遠慮地做長遠打算之後,節儉的習慣和品德才會深刻地印在他們心裏並轉化為現實行動。
勤儉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它需要首先克服人身上的一些落後的本能和欲望。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揮霍浪費可能比勤儉節約儉更加符合人的天性。在遠古的野蠻時代人們既不懂也沒有條件節儉,那時候人們的活動更多隻是由本能所驅使,生活基本也隻聽命於造物主的安排。他們甚至沒有關於未來的意識,更別論什麼遠見了。史前人沒有留下什麼東西。山洞裏或長滿了灌木的叢林窪地就是他們的生活場所,在沒有學會用石塊殺死動物之前。他們就僅靠在海邊撿水生貝殼動物或在森林裏采集的各種果子為生。偶爾的捕獵也不是采用守株待兔式就是碰運氣地在動物後麵跟蹤追擊,其收獲可想而知。後來人類學會把石塊製成工具甚至做成箭頭和長矛的槍尖等,在這些簡單的工具的幫助下,人們終於能更快地殺死鳥類和其他動物了,並且也逐漸能夠獲取到更多的食物了,由此人類也開始步入文明時代。隨著物品的逐漸豐富,勤儉的習慣也開始慢慢形成。
農業的形成以及相關工具的改進無疑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巨大進步。最早的野蠻人隻是過著漁獵的生活,他們對農業還一無所知。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人們不僅學會了把采集到的植物果實作為食物,而且還學會了把其中的一部分節省下來以備來年之用。這就產生了勤儉習性的最初萌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利用這些果實來增加和儲備食物,最初的農業就這樣誕生了,再加上晚近的時候礦物的發現以及火得廣泛應用,從而礦物被冶煉成金屬製造成新的工具,人類的生產能力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從而也就為勤儉習慣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此以後,在不斷改善的生活的激勵下,人們也可以更加刻苦耐勞並且不知疲倦開掘自己的文明進程,從而也廣泛地培養起了人性之中的諸多寶貴精神和優秀品質。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今天也依然得益於人類祖先的有益勞動及其所積累的成果,他們學會了開墾土地種植穀物從而開始了農業文明;他們發明了各種工具和織物,不斷製造和改進工具從而推動了工業文明的發展,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了藝術和科學從而為後代人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使人類不斷擺脫野蠻的習性而邁向更高的文明。而我們今天的一切追根溯源可以說都是建立在先人們這些巨大的勞動果實基礎上的。勤勞曾是他們最可貴的品格和最有力的生存武器,我們要想從中繼續受益,就必須繼承這一良好傳統培養節儉的品格和保持勤勞的習慣。
2。勤儉需要付出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