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防範“美麗”外衣下的各種網絡陷阱
這幾年,中國每年網絡交易額超過數百億,用戶市場規模也高達數千萬。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了解和嚐試網絡購物的同時,有關網絡購物欺詐的負麵消息也越來越多,那麼,如何甄別商家的規模和信譽?如何挑選物美價廉的商品?如何安全放心的交易?如何在售後服務方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然成為了越來越被關注的問題。
購買網上廉價商品,多個提防“貪小失大”的心眼。
提到網上購物,就不得不麵對購物陷阱。由於網上商品魚龍混雜,商品價格從幾分到幾萬一應俱全,各種口號、標語、廣告承諾也是層出不窮,尤其以批發、打折、優惠等形式吸引客戶的陷阱更是及具誘惑力,上當受騙的人也很多。
王先生就是被“拉下水”中的一員。
那天,王先生在網上看到有公司批發銷售4折手機充值卡,其銷售信息中稱“全國通用手機充值卡4折批發,麵值50元批20元,100元批40元,200元批80元,300元批120元”。王先生經常出差,通話費用很高,對這麼低廉的價格很是動心。在經過多方查證後,王先生花2400元購買了20張300元的充值卡。
幾天之後,王先生收到了卡,但是充值的時候卻怎麼也充不上,後來經過專家查看,他買的全部是無充值金額的空卡。而那家公司在網上發布的地址是假的,電話號碼是電信公司提供的虛擬號碼,根本無法找到該公司。
另一位曲先生也是攤便宜,購買充值卡吃的虧。有一天,曲先生在互聯網上看到北京有人發布消息,說手裏有價值50元售價為30元一張的移動充值卡。曲先生通過QQ號碼與對方取得了聯係,被告知先彙款,款到發貨。對方還熱情地將北京的聯係電話告訴了曲先生。曲先生當場和對方說好,先彙150元買5張卡。可等他把錢彙過去,對方卻告訴他,公司規定的最低起批發量為10張。曲先生沒有多想,很快又給對方彙了150元。但對方收到款後卻稱最近貨源緊張,公司已經將最低起批發量提高到了20張。此時,已經發覺上當受騙的曲先生真是欲哭無淚!
最近,又有消費者反映,一些商家在網上推銷一種所謂的“萬能”手機充值卡,稱這種卡不分移動、聯通都能使用,而且價格優惠,麵值100元的充值卡售價僅60元。消費者購卡後現場充值,很快就收到“充值100元成功”的提示短信,但隻打了幾個電話,就出現餘額不足無法接通的狀況。撥打話費查詢電話被告知卡內的餘額為零。
有關專家分析並提醒:因為,這些卡的銷售價格比正常渠道要低很多,所以,才吸引了許多貪圖“便宜”的消費者。而這些價格低廉的卡,實際上有些是已經用過的廢卡,不法分子將其重新“包裝”後再次出售,從中獲取暴利。此外,還有許多騙子公司在各大網站發布供應低價充值卡信息,收到貨款後就會消失。消費者應注意防範。
網絡上利用各種卡類詐騙的事情屢有發生。比如,手機充值卡,加油卡等等。因此,消費者在追求“少花錢,多辦事”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了“便宜”背後隱藏的風險。一定要多個被“低價格”蒙蔽的心眼。購買卡類物品時,最好選擇正規經營店購買,比如運營商營業廳。購買時如果有疑問,可以撥打運營商的相應電話谘詢核實,對於購買時有優惠承諾的商品,一定要賣家在發票或相關單據上注明承諾的具體內容。
網上購買電子產品,多個提防被商家敷衍的心眼。
因為價格便宜,現在網上買手機、買數碼產品的人非常多。但這些產品即使買到手的時候沒有質量問題,日後萬一出現“毛病”需要維修或退貨卻會非常麻煩。在網上購買MP3的王小姐,就遇到了“退貨難”的問題。
王小姐在網上看到一則特價信息,某網上店鋪以60元特價出售某名牌MP3,內存128兆,有錄音及收音功能。王小姐盤算了一下,比市場價格便宜了一半不止,十分劃算。由於店主稱存貨不多,王小姐當即下單並在第二天就將款項通過銀行彙至指定賬號。可3周後,王小姐收到的MP3卻沒有收音功能。王小姐要求退貨,卻遭拒絕。對方的理由是網頁下方寫明貨物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由於店鋪經營者遠在外地,無奈之下王小姐隻能自認倒黴。
另外一位朱小姐,所買的手機,則是在“三包”服務上出了問題。
朱小姐通過網絡訂購了一台摩托羅拉某型號的手機。半年未過,手機忽然發熱不能使用了,拿去維修,維修人員告知,是電池板壞了,需支付180元維修費。朱小姐得知後,十分費解,購買手機不到半年,怎麼要承擔維修費,手機還在“三包”期內呀?經過調查,商家稱消費者購買的是二手機,不是新機,不享受國家的“三包”規定。
原來,朱小姐在選購商品時,整機中是否附帶“三包”憑證,她並未留意。經協調,手機修理商酌收100元。但朱小姐也不得不為自己的“一不小心”“買單”了。
一位被商家敷衍的白先生更是苦惱不已。
白先生通過網絡定購了一台電腦,貨送到後,第二天電腦即出現故障,通過該公司網上技術電話支持部的員工鑒定可能是主板或硬件出現問題。由於電腦存在的不是一般的小故障,因此白先生提出要更換新機,但那家公司堅持起碼要七個工作日才能辦妥,急著用電腦開展工作的白先生就根據該網站在廣告上承諾過七個消費日內,客戶可以無條件退貨的承諾要求退貨。這家公司客戶服務部的工作人員答應了,卻一直沒把退貨條款傳真過來,反而說用戶放棄退貨。
網站一般采取格式化契約條款,給消費者提供的隻是“同意”或“不同意”按鈕,至於契約中的詳細內容,消費者並不清楚。某些網站借此不履行售後服務約定,對網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擔“三包”責任。因此,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對其產品是否能夠提供良好的售後維修服務要多個心眼。消費者最好不要在網絡上購買大件產品,特別是一些消費類電子產品。即使要買,也需要賣家提供正規發票,並且承諾賣的是行貨。避免在以後的售後服務上陷入沒人管的窘境。
彙款前,多個提防被“空手套白狼”的心眼。
在很多購物的交易網站上,賣家和買家往往來自兩個不同的城市,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了解。因此,發生被騙的幾率就很高。尤其是付錢後,對方卻消失的情況很普遍。
小劉是個時尚的青年,對於時下花樣翻新的手機特別感興趣。前幾天聽說某知名品牌又新出了一款功能強大的新型手機。小劉到商場看後特別的喜歡,但是價錢對於他來說相對還是貴了些,但看過此款手機後小劉已經特別想換手機了。無奈自己口袋裏的錢離這款手機的銷售價還相差很多。
那一天,小劉上網瀏覽信息時從一家外省的網站上看到了那款另他心儀很久的名牌手機,這家網站宣稱,如果通過網站購買價格可比市麵便宜近一半,並承諾款到五日內到貨。麵對誘人條件,小劉沒多加考慮就按照網上的步驟進行了交易,當天就將一千多員現金彙入對方賬戶。但五天後,小劉卻沒收到任何有關手機的信息,網站提供的聯係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此時,小劉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還有一位來自深圳的消費者張先生,也遭遇了類似事件。那天張先身生在互聯網上發現一款摩托羅拉某型號手機,價格隻需380元。張先生認為這款手機價格實惠,有意購買,就根據網上提供的移動電話號碼聯係了手機的經銷商一家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田大道的有限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通過網絡向他展示了營業執照,並保證隻要張先生將手機款彙入公司賬戶,就一定會把手機交給張先生。張先生把380元貨款彙到了經銷戶頭上,但手機沒有如期抵達。經過與經銷商多次聯係後,張先生發現原來還應付他幾句的經銷商,現在連電話也關機了。無奈之下,張先生來到消協分會尋求幫助。消協分會工作人員立即與深圳市消費者協會取得聯係,得知深圳市鹽田區根本就沒有沙田大道這個地址。消協工作人員又通過網絡,查詢了張先生一直用來與手機經銷商聯係的移動電話號碼,發現這個號碼的開戶地居然是福建廈門。此時,張先生確信自己被騙了。
消費者在購物、彙款以前一定要小心“肉包子打狗,有去不回”。要防止對方“空手套白狼”。為了避免上當,消費者應盡量選擇同城交易,如確實需要異地交易可以選擇類似淘寶網上的“支付寶”這樣的工具進行交易。交易雙方在交易之前最好要多了解一些對方的情況,比如詳細的地址、固定電話號碼、真實姓名等重要的信息。
用卡購物,多個防範“密碼被盜”的心眼。
現在好多人都時興上網購物,方便快捷的確有它的優勢,然而網上購物有時候卻暗藏著一些陷阱。其中,網上購物時,被人偷走銀行卡裏存款的事就發生過。
趙女士在淘寶網的一家店鋪裏看上了一件紅色毛衣。跟店主聯係後對方聲稱,實體店開在深圳,想要購買可以通過郵寄方式,貨到付款,但是必須先支付1塊錢作為訂單才能發貨。趙女士說:“這個訂單就是他們做的一個網頁,上麵有很詳細的信息。什麼地址、姓名、電話、身份證號、還有各個銀行(鏈接),你可以隨便點,點完以後都是出現一個輸入卡號和密碼的框兒”。
當時,趙女士並不知道這是騙子為她設下的一個陷阱,按照網頁上的提示它將自己的個人信息都如實填寫了上去,還按照對方要求開通了網上銀行服務,並將卡號和密碼都輸進了對方提供的訂單網頁。
趙女士說:“禮拜六那天在網上還遇見那個店主了”。那個店主對趙女士講,他這邊貨已經給趙女士發了。正好禮拜一早上趙女士去取錢,一看卡裏沒錢了。原來那張卡裏一共有1萬8千多元,當時一看隻有4分錢了。
隨後,趙女士向朝陽警方報了案,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偵察員在黑龍江牡丹江市將犯罪嫌疑人於某抓獲。原來於某是一個電腦高手,他給趙女士發去的訂單網頁裏暗藏著病毒程序,會自動盜取事主填寫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信息,然後於某再拿著對方的銀行賬戶進行網上購物,將買來的東西出售套取現金,以此在網上進行非法“洗錢”活動。
網上購物銀行卡被盜的情況,一般都是因為密碼泄漏引起的。因此,通過網絡購物的消費者一定要加強防範,在進行網絡交易時,要提高警惕,多個防範“密碼被盜”的心眼。購物時要注意分清真偽,更不要隨意泄漏自己的個人信息和銀行卡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進行郵件交易,多個警惕“無中生有術”的心眼。
網上有些騙子,往往是通過電子郵件冒充知名公司和對方做生意,從而達到騙取不益之財的目的。
二月底的某日早上,像往常一樣,韓剛打開郵箱。突然,一封來自台灣台南海天物資公司郵件,引起了他的興趣。裏麵介紹是一家台灣駐廈門的公司,主要在國內經營手機、電腦配件、汽車等業務的實業公司。正好韓剛與越南客戶簽訂了一批手機出口業務。
於是,韓剛就按上麵的電話撥通了以下:13959248這個手機號,和這個名叫康利的人進行了交流:“你好,康利嗎?我是深圳的,我叫韓剛,我需要英文手機並可設置越南文,是的,我是台灣台南海天物資公司的康利,你要的手機我們有,我們的產品全來自台灣,絕對保證質量,康利將價格報給韓剛,並說每購五台將贈送一台。”這樣他們就在電話中初步達成了訂購八十四台手機,總價值約六萬六千元的意向。不過,他們要求韓剛先付一部份款,以保證到時韓剛如果不要貨的話,他可以當成路費以減少損失,韓剛想了想也覺得有理,就問他公司的帳號,康利說他們是私人公司,彙款就彙到他們的財務經理的私人帳號上。
3月1日,韓剛先電彙了一千元人民幣。第二天康利打電話說,款已收到,在八號準時送到韓剛公司,並一再強調貨到驗收後付清全部款項。8日早上,韓剛打通了康利的電話,康利說他人現已到深圳了,就在韓剛公司附近,並說他們的經理要和韓剛通話。韓剛說:“好的,要不你快到我公司來吧。”康利的經理在電話裏說:“我們就在你的附近,因為考慮到這是走私的手機,我們到你的地盤上如果你不給錢我們怎麼辦?再說了,你隻付了一千元我就送到你這兒,我們怕出什麼意外。”
這位經理要求韓剛再向他的帳上彙一萬塊錢,韓剛想,“這是走私的手機啊,他當然怕出問題了,這種小心是對的。”不過,韓剛還是多了個心眼,他要求康利能證明他在深圳,康利同意了,他要求韓剛將電彙單傳真到深圳的電話號碼上。韓剛想:“可能他真的已到了我這兒了,不然怎麼會有本地固定電話呢”。於是,韓剛就又電彙了一萬塊錢到他的帳號上並傳真給他。不過,康利又來電說傳真不清楚,要求韓剛傳到福州的一個電話號碼上,韓剛就又傳真到福州。
接到傳真以後,康利來電話說:“需要他們的人員到銀行去查一下以證明韓剛是否電彙。”從八號早上一直到下午將近五點,康利又說:“沒查到這筆款,要求明天早上再查,以確認是否將款彙入他的帳號上,如果屬實再見麵成交。”
就這樣渡過了一個夜晚,早上,韓剛打電話問他查到沒有,他說還沒有,韓剛就告訴他,如果早上九點前不能成交就取消這筆業務。因為越南客戶也等了一天了,肯定要向越方賠款。不到九點,康利打電話來了,說他們就在附近的酒店,現在可以成交了。韓剛問他是幾號房,他秘而不宣,就問韓剛的體貌特征。過了幾分鍾韓剛就到了酒店,再打話給康利,豈知康利辟頭就是一句:“錢是否帶來了?”韓剛一楞,好半天才回過神來,“我現在需要見到你的人和貨,我都沒有看到你,已給了你一萬多塊錢了,你還不相信我”。然後,康利卻說他們公司有規定,要求將餘款全部彙入他的帳號上,看到傳真單才能和韓剛見麵成交。韓剛告訴他:“彙全款是不可能的,最起碼你也得和我見一次,不然我怎麼知道你是否在本地呢”。至此,韓剛才明白是遇上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