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屈求伸
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計算機博士,辛苦了好幾年,總算畢業了。可是,雖說是拿到響當當的博士文憑,卻一時難以找到工作。
他每每地被各大公司拒絕,生計沒有著落,這種滋味實在是不好受。他苦思冥想,最後,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個最低身份去求職。
這個法子還真靈,一家公司老板錄用他做程序輸入員。這活可真是太簡單了,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不過,他還是一絲不苟,勤勤懇懇地幹著。
不多久,老板發現這個新來的程序輸入員非同一般,他竟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時,這位小夥子掏出了學士證書,老板二話沒說,立即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對應的專業。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還能為公司提出許多獨到而有價值的見解,這可不是一般大學生的水平呀!這時,這位小夥子又亮出了碩士學位證書,老板看了之後又提升了他。
他在新的崗位上幹得很出色,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非同小可,於是,老板把他找到辦公室,對他進行質詢,這時,這位聰明人才拿出來他的博士證書。
老板這時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的認識,便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憑借著他的絕妙的點子,這位博士終於獲得了成功。
大道理:以退為進,看上去是降低了自己,但是身處低位,被人看輕不要緊,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展露才華,讓別人、讓老板對你一次次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便會慢慢高大起來了。
不辯而明
漢代公孫弘年輕時家貧,後來貴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樸,吃飯隻有一個葷菜,睡覺隻蓋普通棉被。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一本,批評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隻蓋普通棉被,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便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說得一點沒錯。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當著眾人的麵指責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隻蓋棉被,生活水準和普通百姓一樣,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以沽名釣譽。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麼會聽到對我的這種批評呢?”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反倒覺得他為人謙讓,就更加尊重他了。
大道理:以退為進,是一種大智慧。對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時候還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不辯自明,不愧是一種極好的公關技巧。
知雄守雌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一位白發蒼蒼、胡須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克製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真是過分!
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回來了,幹脆好人做到底。於是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於將自己用畢生心血注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