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解讀市場調研(1)(1 / 3)

漁翁得利

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一隻大河蚌把殼張開,伸了伸懶腰,舒舒服服地曬起太陽來。一隻鷸看見了,飛來啄河蚌的肉,河蚌把殼一夾,緊緊地夾住了鷸的嘴。鷸甩來甩去,怎麼也甩不掉河蚌。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渴死你。”鷸被夾住了嘴,說起話來含糊不清。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餓死你。”

它們兩個你瞪我,我瞪你,誰也不肯認輸,結果漁夫過來把他們都抓住了。

大道理:做市場是一個競爭、合作和相互妥協的過程,如果為一時之氣而互不相讓,隻能被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所吞並。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該合作時就應取長補短,獲取雙贏。

皮鞋的來曆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都還赤著雙腳走路。有一次,一位國王忽然心血來潮,要到那些偏遠的鄉間旅行。結果因為道路崎嶇不平,遍地碎石子,硌得國王雙腳疼痛難忍,於是敗興而歸。回宮後,國王一邊揉著青紫的雙腳,一邊憤憤不平地下了一道聖旨:“把全國的道路都給我用牛皮鋪起來!”而且他還頗有“人文關懷”,認為這樣大動幹戈絕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國百姓的雙腳著想……於是越想越覺得應該鋪路。

可問題是就算把全國的牛都殺掉,也不夠用來鋪路。然而聖旨如山倒,誰敢不從。於是百姓們隻能搖頭歎息。這時,有一位聰明的仆人鬥膽向國王進言說:“與其勞師動眾犧牲那麼多牛,您何不隻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雙腳呢。”國王如夢初醒。

據說,這就是皮鞋的來曆。

大道理:當我們要進入的市場尚不成熟時,與其做一個孤膽英雄,不如調整自己的目標,曲線救國。

從雨衣到尿布

多川博是日本生產雨衣的小廠老板,但雨衣市場已經飽和,誰也不會買幾件雨衣換著穿。於是多川博連工人工資也發不出,眼看就要停業倒閉了。

一天,他很隨意地翻閱報紙,看到一條消息,馬上眼前一亮。這條消息是:日本每年新生兒是250多萬。他馬上想:嬰兒生下來急需什麼商品與生產雨衣的技術相關聯。和雨衣一樣,新生嬰兒的尿布也是防漏的,惟一不同的是尿布吸濕、柔軟。

他一計算,每個嬰兒總要有五六塊尿布,250萬×5=1250萬個尿布。現在時代變了,很多嬰兒的母親不願做也不大會做尿布,可是要求很高。多川博找了多位相關專家研究設計出柔軟、吸濕、美麗、方便的尿墊,然後大規模生產,價格十分便宜,不愁用不起。為了使之成為親戚朋友的禮品,多川博又專門研究出“禮品尿布”——顏色鮮豔、包裝華麗,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很受歡迎。再加上這宗買賣,大企業不屑一顧,小企業又隔行,更主要的在於誰也沒想到生產尿布,結果多川博一炮打響,成為日本生產一百多種尿布的“尿布大王”。

後來,他想到國際市場也一定需要尿布,於是他的尿布又大量出口,成為“世界尿布大王”。

大道理:由於細心觀察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市場需求的變化,多川博從嬰兒商品想到了尿布,又想到了他有生產尿布的技術(雨衣技術),這個思路使他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一舉成王。聯想創新對企業發展尤為重要。

入境問俗

1980年代初期,山東某布鞋廠為濱州一家大商店趕做了一種海藍色滌綸鞋,不料,這家大商店很快要求退貨。原來,濱州當地有一種風俗,隻有誰家辦喪事,婦女們才穿海藍色布鞋,以示哀悼。結果,布鞋款式雖新,顏色卻為當地所忌,成了“冷門貨”。吃了這個苦頭後,該廠懂得了采風的重要性。一次廠方了解到即墨地區每逢寒食節,所有頭年結婚的新媳女都要給七姑八姨每人送一雙鞋,便馬上組織力量生產了4000雙各種規格的布鞋,搶在清明前幾天發到即墨,結果不到一天的時間就銷售一空。

大道理:在消費習俗麵前,誰能掌握它,順應消費習俗,讓產品地方化,是產品內在的魅力與市場外在的條件相結合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地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最佳途徑。

老外的生意經

一位在敘利亞阿勒皮市逗留的中國客人,想給家人買幾件衣物,當他走進一家商店時,迎上前來的店員微笑地告訴他:“我是專門負責修理的,店主人因事出去了,請稍候片刻。”正在這位中國客人考慮是否等待之時,店堂裏突然響起了中國音樂,身在異國聽到親切的鄉音,怎能不令人流連忘返?一曲鄉音未完,店主人回來了,這位中國客愉快地買到了想買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