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徐庶勸劉備進荊州(1 / 2)

劉備定了定心思,此人無所拘束,放蕩不羈,莫非真有驚世之才。想及,舉手一揖,道,“我觀先生義表不凡,談吐不俗,定是懷有大才之人。今漢室傾頹,盜賊四起,奸臣竊命,主上蒙難,我不度德量力,欲信義天下,而購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誌猶未已,求先生助我”。

徐庶微一沉思,道“今天下雖諸候並起,群雄逐鹿,然天下梟雄,莫不過河北袁紹,中州曹操,徐州張遼,已故孫堅等數人而已,餘者皆為庸俗之輩也,不足為談”。

劉備暗自點頭,“然,何以立身。”

“冀州袁紹,袞州曹操,當今天下兩大實力強者決戰在即,誰勝誰負,實難預料。袁紹四世三公,家世顯郝,名望極大,且兵強馬壯,理應執掌天下,號召群雄。然其人,外寬內忌,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得勢時尚可,失勢時,推托他人,必勢其手下離心離得,終一發不可收拾。”

“先生,言之有理,”,劉備點頭讚同,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擊敗呂布,袁術後,若以中州,揚州之地,對上袁紹,就算實力懸殊,以其嫋雄之資,郭嘉鬼世之才,及手下眾的能臣武將。要勝袁紹,雖說艱難,亦並非不可能。可能競出了個張遼,一再削弱曹操實力,更從曹操手裏奪下除州。天下之變或許就在)此人身上,曹,袁之戰已充滿太多不確定性,就看張遼此人意欲何為”,徐庶歎了口氣接著道“主公,應趁袁,曹之亂前,趕緊擇一立身之地,持機而動,勿再失時機”,

“以先生之見,該往何處,請先生明示。”,聽到徐庶有條不紊分析,劉備心中甚歡,遇到高人了,連忙接口道。

“北方,戰火將起,必將哀鴻遍野,不能前往,徐州已被張遼逐漸鞏固,取之不易。縱觀張遼數次大戰,亦是智謀非凡,以主公現下兵力,亦難攻取。不過,徐州四戰之地,非實力雄厚者不可守也。壽春已被曹軍所占,蘆江郡已被孫策所攻下,素聞孫策勇,周瑜計深似海,不出意外的話,揚州早晚是孫家之地。主公繼續留在此地,已無甚作用,當速南下,往荊楚。。。”,徐庶忽然閉口不語,眼眸精光大盛,直視劉備。

聽到這,劉備心裏怦然直跳,荊州乃是自己宗親族兄劉表所割。世人皆言,劉表一守家之犬,空有躍野千裏,卻空無大誌。遲早為他人作嫁衣,若我能取而代之。。。

劉備臉色劇變,慈眸裏猙獰的藍茫乍閃而過,見此,徐庶心中暗喜,主公果然誌向非凡。繼而沉聲道:“主公與劉表有宗室之親,劉表已老,如塚中枯骨,主公宅心仁厚,仁義廣播,聲名在外。若能得一立身之所,天下有識之士莫不擁躍相投,屆時,覓得戰機再取益州。則,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異越,外結孫士,內修政理,已然立於不敗之地。天下有變時,則命一上將以荊州之軍出宛洛,將軍親率益州之兵出秦川,則大事。。。”,

若張遼在此,定會驚呼,“這不是諸葛亮隆中對嗎?”

“先生雄才大略,今日幸遇先生,實是備之幸,百姓之幸甚,備待天下百姓謝過先生,請先生受備一拜。。。”,劉備為徐庶描繪雄偉藍圖,感到心裏狂跳不已,血脈賁張,臉色潮紅,聲顫,於是長身而立,滿滿一揖。

。。。。。

雨停,夜深,人靜。風聲嘯嘯,鼾聲漸起。冷風從敞開大門跑進,一股濕冷,清新氣息,佛過張遼臉龐。張遼峽意地伸伸懶腰,緊了緊身上衣袍,微微睜開眼眸,心中暗歎,原始生態的環境就是好。隻可惜,兵慌馬亂,食不果腹,衣不敝體,人命賤於草,朝不保夕。若不然,在此做一平凡人,深山隱居,倒也蕭遙快活,也不枉穿越一回。難怪多有賢者能士,避世不出,過著與世無爭生活。

風纏繞,篝火竄,柴禾將盡,火勢漸弱。“劈”,“啪”,一點火星,竄起,躍上張遼臉頰。

突然針灼般痛將陷入胡思亂想地張遼驚醒,‘啊’,我這是為何了?竟生出避世之感慨,難道這幾天日子過得太安逸了。心中暗暗警醒,不可懈怠,否則隨時掉命,當須謹記。

再抬頭時,森然的眼眸,掃過麵前篝火,投向漆黑的夜空。心有所想,必有所繞,躁而不能入眠。

陸遜,

對了,陸遜此人,該如何招攬?陸遜現下須藉然無名,卻是正宗世家子弟,其祖父陸康為前廬江太守,廬江被孫策攻下不久,照日間陸遜應是逃亡經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