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者的小科普(1 / 1)

跨性別者的定義:

我們一出生,父母醫生等人會根據生理特征替我們定下了性別,那個性別叫“出生性別”也是生理性別。是不可選擇的。

雖然沒得選擇,但大部分人長大後都能接受自己的出生性別,心理認同的性別,與生理性別一致,叫做“順性別者”。不能接受出生性別的這群就叫“跨性別者”。

跨性別者心理上抗拒自己的出生性別,如果做了變性手術,把生理性別直接變成心理性別,就叫“變性者”。

還有一群心理上沒覺得自己生錯性別,單純隻是覺得打扮成其他性別很開心的,叫“易裝者”,這一類人不屬於跨性別者。

跨性別者的發生機率:

據統計,出生時是男孩子的,性別錯位發生率在萬分之一左右。出生時是女孩子的,性別錯位發生率在五萬分之一左右。

性別認同(心理性別)的形成原因:

性別認同的形成非常複雜,絕非是“自己瞎想出來的”。先天和後天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性別認同。至於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性別認同,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成果。

跨性別者與同性戀者的差別和性取向問題:

很多人會搞混跨性別者和同性戀者,其實,性別認同和性取向是兩回事。性別認同是“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性別”,性取向是“你對什麼性別感性趣”。

一個人如果出生性別是男性,但選擇成為女性,同時對男性感性趣,就是一名異性戀的跨性別者。

關於跨性別者的治療:

性別“錯位”本身不是心理疾病,倒是親友與周遭對此的反對、歧視等消極反應會引發跨性別者的心理疾病。如果一個性別焦慮症患者去求醫,他需要治療的不是“錯位”,而是可能發生的焦慮、抑鬱等。

你有權選擇成為什麼性別,有權選擇愛上什麼性別。你的選擇或許是小眾,但那不是犯錯亦不是疾病。如果不顧如今心理學的進展,想強行改變別人的性別認同,那是非法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