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青春》:中年凶猛(1 / 2)

《致青春》:中年凶猛

Bella好生活

作者:王梅

再見趙薇 再見青春

一個故事的開頭,如果是“從前……”,那應該是虛構的童話或神話;而一個陳述句的開始,如果是“在我年輕的時候……”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人憂傷的寫實故事。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主題:從青年變中年——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悲哀的事情嗎?

而這樣一個悲哀的主題由趙薇來講述,更是一件頗有意味的事情。她的“小燕子”就是掠過我們青春期最亮麗的那抹剪影,說她是一代人的青春icon也毫不為過,現在由已為人妻人母的她來緬懷我們那終將逝去已經逝去並且漸行漸遠的青春,實在是非常恰當。從“小燕子”的趙薇成長為“趙導”的趙薇,這種基於年齡而發生的角色嬗變,成功嗎?或者直白點說,趙薇作為導演的執導處女作,驚豔嗎?合格嗎?爛嗎?

作品 不好不壞

我想我可以很欣慰地說:一切如你所料,就那樣。不太好,也沒有很差,是一部平庸之作。影片以畢業為分界線,前半部分的大學生活就像一部製作更精良的大學生DV大賽參賽作品,情節也無非是“師兄借迎新之機泡師妹”、“在宿舍用電爐吃小火鍋”、“校禮堂的文藝演出”、“校食堂的惡作劇”、“各種表白與拒絕”、“初嚐愛滋味”等等大家熟悉的校園生活橋段的堆積,能引發懷舊情緒與情感共鳴嗎?能,但是有限。因為這簡直是一切校園青春片的通用材料,至於貫穿其中的“她愛他,他不愛她,她堅持愛他,他終於愛她”的所謂校園愛情,更是通用佐料。影片的後半部分又像一部節奏淩亂情節跳躍敘事急促的城市生活MTV,迅速給出每個人的結局,迫不及待地交代前因後果,見縫插針地借人物之口傳達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這真是一部平庸之作:有重現,無共鳴;有真實,無深度;有沉溺,無反思。我們欣慰地發現,從“小燕子”到“趙導”的趙薇,就像從“大學生”到“小白領”的我們,無法避免的平庸,我們與我們的青春偶像,最終誰都沒逃過時間的作弄。這是趙導的處女作,也是我們青春最後的挽歌——並沒有很動聽。

你好 中年

為什麼中年如此可怕?因為隻有現實與責任,沒有愛情與夢想。而且,比起青春的短暫和終將逝去,中年生活漫長得似乎無邊無際。救贖這種平庸的唯二法寶就是“愛情”與“夢想”,杜拉斯說:“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一蔬一飯,他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裏的英雄夢想。”在這裏,愛情被提升至夢想的高度,是逃離“疲憊生活”的理想之光,而《致青春》中的愛情缺乏這樣的高度,所以最終隻能僅僅淪為青春的記憶。同樣青春懷舊題材的《老男孩》之所以具有更為強大的情感衝擊力和共鳴,是因為它講述的,直接就是夢想。

就像網絡上那句廣為流傳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不好看的人隻有大學。”對這些“隻有大學”的人來說,中年不是噩夢,恰恰是揚眉吐氣的最好時光。所以你看,時間終究是公平的,你有青春,人家有中年。如果青春終將逝去,不妨對凶猛而來的中年淡定地說一句:你好。而對於那些惡毒嘲笑之的小朋友們,一言以“斃”之:你還年輕麼?沒關係,很快就老了。

編輯推薦

《孩子應該知道的秘密》(6冊)

[瑞典] 佩妮拉?斯達菲爾特著

山東文藝出版社 2013年6月版

《我們為啥長毛發》、《我們一起聊大便》、《死亡是怎麼回事》、《愛是怎麼回事》、《生命是怎麼回事》、《小孩子的權利》——一直以來,如何讓孩子們接近並進入這些主題,無論對父母還是老師,甚或孩子們自己,這似乎都是一個挑戰。瑞典作家佩妮拉一直將自己的興趣放在兒童對於禁忌話題的思考和反應,而這些話題往往是父母和老師們羞於談論而竭力掩飾或避開的。佩妮拉的這些作品,是與兒童長期接觸交流後受到啟發而創作的。熟悉孩子心理的佩妮拉舉重若輕,她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引領兒童進入這些話題,如生、死、愛、毛發、大便、兒童的權利。

一句話推薦:讓我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愛,了解生命。

快訊

魔術劇《奇幻魔法學校》

時間:2013年05月31日 -2013年06月01日

地點:上海商城劇院

票價:60 120 180 260 320 4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