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一動封印破、貪狼下世正陰陽(1 / 2)

華嚴經疏有雲:

天竺南界之海岸有一“山”,名楞伽。此山亦作一“城”之稱。

“楞伽”為寶名,又曰“不可到”,“難入”之義也!

顧名思義,即山以有“楞伽寶”得名,又以“險絕、常人難入”得名。乃佛陀宣講《楞伽經》之處。

然,又因此山居海之中,四麵無門;故非得通者莫往,故稱“難往”。

……

卻說此山之奇,你道如何?

“其山係由種種寶性所成,諸寶間錯,光明赫炎,猶如百千日共照耀金山。再且看山中,有無量花園香樹,微風吹拂、枝葉搖曳,便生百千妙香一時流布、百千妙音一時俱發。凡人若有機緣一見,必定增福報數重、修為千載!

此山絕非等閑凡夫可以入往,其乃古昔諸仙賢聖、得道入化之處。

其山之內重岩屈曲,處處仙境,更兼無數眾寶共成靈堂、龕窟。整座仙山內外明徹、有如流雲彩霞平鋪繪飾,非日月之光暉齊發而不能複現也!種種寶性所成莊嚴殊妙故,有大光和日月故,高顯寬廣故……”

我們的故事,便是從這楞伽山徐徐掀開萬水之源!

是那一日,有度難菩薩手持金缽穿雲過霧,於此山之巔垂瞼俯瞰莽莽人間,卻見正值盛世的中央娑婆此刻竟被一團漆黑煙霧所兜頭包裹嚴密!

菩薩素性最是慈悲,情識一動,垂瞼拈指徐徐算起,須臾之後起了一歎。

身旁隨侍小童見菩薩如此,心生不解,便雙手合十做禮發問:“那娑婆世間、十丈紅塵,原本就為眾生重重業力所化,這是亙古不變的一大規律,縱有黑雲壓頂也是再正常不過了!菩薩又何必為此徒增歎息?”

聽聞弟子如是發問,度難菩薩緩緩搖首:“你有所不知。”邊轉目喟他,“一切皆有定數,此言不差。但自從紫微星宿下凡化身女子、去報太宗玄武門殺業以來,算來人間至今已曆有數十載。而紫微星帶著天命下凡之後,便一定會順應天命成為人間帝王,卻這之中便不知又會滋生出多少無關這原本業力的旁枝錯節!到了頭,受苦遭難的還是那無辜的芸芸蒼生啊!”於此一歎,但麵目之間大智神色不見消減。

小童便心下會意:“原來菩薩是心生惻隱,不忍蒼生受此無辜牽累。”

菩薩頷首:“也不盡然。”旋即抬手對著虛空一指,登時便見眼前湧起一道千層漩渦,而那漩渦之中便有萬千烏黑、亦或玄青色的瘴氣流轉不迭,並兼帶著蕭蕭鬼吼,一時陰霾煉獄之氣撲麵襲就,猶如煉獄化現、又若哀鬼齊喑!

“這又是?”小童暗一吃驚,且心生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