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觀新政 話新風(1 / 1)

觀新政 話新風

卷首語

作者:程四化

近期,各級地方人大、政協會議順利完成了各自的議程。閉幕之際,從各個角度盤點餘熱猶在的地方兩會,別有一番滋味。

在我們媒體人看來,今年地方兩會呈現出了四個共性:其一,地方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完成調整和換屆;其二,確保食品安全、改善環境質量、轉變發展方式、再創改革紅利等,成為會上的關鍵詞並上升為地方施政綱領;其三,響應黨中央厲行節約的號召,改革鋪張浪費的開會陋習;其四,明星政協委員上演參政秀,為兩會增添娛樂色彩並引發爭鳴。

那麼,又如何從地方解開中國區域發展謎題呢?。從熱點議題看,東部地區的危機意識比較強,中西部地區的趕超意識比較強。在《祖國》記者看來,這和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增長“東慢西快”有關,也和中西部地區將持續享有因製造業轉移所帶來的“區域紅利”有關。此外,會上主要議題的衝擊力也有強弱之分,其中,廣東省兩會因熱議官員財產公示製度而尤其引人矚目,這也讓公眾對廣東如何繼續推進官員財產公示試點探索充滿期待。

充滿期待的還有會風的改革。

繼各省市區紛紛出台落實八項規定的實施辦法之後,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也勁吹清新簡樸之風。一些地方“兩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寒暄少了,有關反腐的交鋒多了。不封路、不擺花、不吃請、不喝酒等詞彙,頻頻出現在各地兩會的報道之中。

地方兩會這種在簡(化)減(少)儉(樸)上的變化和改進,得到了社會輿論交口稱讚,不少媒體和微博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不過,有評論指出,在如潮的好評麵前,各級人大和政協的領導人必須頭腦清醒。更應該明白:社會各界今日之所以能有如此強烈的正麵反應,其根本原因是出於對這些改進與變化的新鮮感和新奇感。但這從另一個側麵也印證了廣大公眾對以往擾民現象詬病已久;對種種鋪張浪費和嚴重的形式主義做法極度反感。一旦這種令人厭惡的作風有了些許改變,自然會贏得公眾的拍手稱頌。

這樣的新聞證明,在我們這個國家,上行下效的力量不可小覷。這樣的掌聲還僅僅是厭倦心態平複後的短暫喝彩,是對會議形式改革的階段性肯定。循著這樣的思考,我們不能滿足於地方兩會不擺鮮花不封路,而要進一步想想,如何讓這股兩會新風往深處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