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貧富差距能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取得突破
卷首語
作者:劉英團
有人說,當下的中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兩張麵孔。當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一些人把高爾夫、豪華別墅、名車、國外度假作為主要談話內容時,中國的另一部分人,主要在占全國人口70%的農民中有相當比例的人口卻因貧困而不得不出賣苦力。國內外經濟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中國的基尼係數已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曾經,有兩組數字激起社會公眾的極大公憤:一說,中國銀行裏的10萬億元的存款中,80%的財富為20%的人所擁有;二說,富人們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僅占全部個人所得稅總額的10%。這些數字充分顯示了中國貧富不均的嚴重程度。
談到貧富差距,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收入分配問題。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
縮小貧富差距,既是推動改革和利益調整的關節點,也是改革和調整的難點。2013年,無疑是“改革”與“夢想”起航的一年。年初,在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能看到“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的關鍵詞;年末,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釋放出改革紅利,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係統,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在全國“兩會”上,也有不少代表委員建議,國家應減緩對跨海大橋、高速鐵路的建設速度,讓老百姓能夠跟上國家富裕的腳步。這對於關注貧富差距問題的人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筆者以為,縮小貧富差距首先要解決收入分配的不公,而解決不公必然觸及現有的利益格局和既得利益群體,這是改革的難點所在。所以,縮小收入差距要盡快啟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結合深層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設計係統的改革方案。如果沒有“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氣,恐怕很難把社會財富的“蛋糕”分好。其次,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第三,推進政府轉型,縮減行政開支,降低行政成本,從而使更多的財政收入用於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正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所言,“隻有敢於在行政支出改革上動真格,才能夠提振社會對收入分配改革乃至對整個政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