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中,要盡可能地接近第一現場。離新聞事實越近,新聞價值也就越高,與新聞發生事件同步報道是突發新聞報道的最高境界。例如較為常見的交通事故報道,如果隻是報道了汽車被撞後的情景,其新聞價值會必然會打折扣,若是報道中事故發生環境、相關人員狀態,以及施救過程進行一定的聯係,就能有效增強新聞的真實性與震撼力。
2.4應針對不同的采訪對象采取相應的策略
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采訪的對象千差萬別。這就需要在采訪中,根據被采訪者的不同背景、學曆、閱曆和性格等,選擇相應的采訪技巧。在新聞工作者的眼中,無論被采訪者是貧窮還是富貴,都應以同樣的個體生命平等對待,保持一個平等、中立和冷靜的采訪姿態。
對待那些德高望重、事業取得巨大成功的采訪對象,必須做出詳細、深刻和充分的準備,提前選擇適宜的采訪技巧與提問方式。對此類人物的采訪,最容易展現記者的綜合能力,也較易達到采訪的最高境界。
而對於普通人物的采訪,有時候不能開門見山地說采訪,這往往就需要借助於聊天、喝茶等方式迂回一下,在普通人坦誠以待的情況下再開始真正的采訪。
2.5 在新聞采訪中還應深入地觀察與思考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觀察的主體是新聞記者,但是記者代表著受眾,需要用受眾的眼光進行觀察。因此,記者觀察什麼、怎樣觀察不能隻從個人思想、觀點、角度出發,還需要了解受眾想知道什麼、想看到什麼等。隻有這樣我們通過現場觀察所作的新聞報道才可能對受眾有吸引力,更大地滿足其對新聞的需求。
同時,在采訪過程中,要勇於思考、善於思考,隻有這樣才能挖掘出現象背後的本質。觀察的關鍵是記者對報道事件思考的深入程度。觀察決不是簡單地看一看事物了事。它不但要求記者要看到事物的表麵現象,而且要透過現象看出事物的本質。這就要求記者在觀察采訪中不僅要看,更要思考。例如名記者張飆,在80年代關於農村改革的報道“1+1+1=騰飛”,就是其在廣泛搜集和采訪新聞素材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與思考,得出黨的3個1號文件促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結論,寫出了更勝一籌的新聞報道。
2.6 在新聞采訪環節還應避免產生假新聞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在新聞采訪環節如何避免假新聞的形成呢?
一是對突發性新聞的采訪避免急於求成。突發性新聞因為發生突然、時間緊迫,加之新聞報道的時間性都要求新聞采訪要快。如何在“快”的過程中避免假新聞的發生呢?這除了要求記者具備過硬的素質之外,還要求記者不能急於求成,也就是說避免發出沒有經過多位目擊證人或親曆者證實的新聞報道。最好要在看到事實或拍到事實,並明確事件形成原因與處理結果後,再進行及時的後續性報道,避免主觀的猜測與臆斷,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假新聞的產生。
二是對於糾紛類新聞不能有感情偏向。這類新聞是受眾喜聞樂見的,更是百姓茶餘飯後談論的熱點。這類新聞的報道對於社會輿論導向有著重大的影響,這就要求記者在報道中避免體現出情感偏向,那樣往往會削弱新聞的真實性。另外,要避免這類新聞中的假新聞,記者還要多走訪多調查,並谘詢相關的法律人員,隻有這樣才不會因為法律方麵問題而導致失實的假新聞出現,對輿論造成錯誤引導。
3結論
采訪是獲得新聞的基本手段,不論寫作技巧多麼高超的新聞工作者,如果他不能進行卓有成效的采訪,他就不可能做出好的新聞報道。因此,探討如何利用采訪技巧進行高效地新聞采訪,對於提升新聞報道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初小燕,趙治國.新聞采訪中受眾心理的把握【J】.采寫編,2009(1).
【2】張良箭.準確把握新聞采訪中的受眾心理【J】.新聞傳播,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