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那個宮殿門口等了一會,沒見那兩個小鬼卒回來,正在百無聊賴之際,又看見了茅山教的老前輩躲在宮殿的一根大柱子的後麵正對著我拚命的招手呢。
我趕緊的跑了過去,隻是沒想到剛一跑到他老人家的身邊就被狠狠的凶了一頓:“你幹嘛呢,我怎麼給你說的,你這樣直接把牛頭馬麵叫出來不就是等著死嗎?我真服了你了,你要想點辦法抓住他們兩個人的小辮子才行啊!我真服你了!”
“那怎麼辦啊,我又不了解他們,更不知道你們地府還有什麼小辮子可抓啊?快給我說說唄!”我也是一臉的緊張,好險啊,的虧著那兩個小鬼卒走得慢,要不然我今天可就交代在這個地府裏麵了。
老前輩無奈的歎了一口氣,說道:“我再給你點點,你要是再聽不懂可就不怪我了,現在我都已經觸犯了地府的規矩了可都。是這樣,在宋朝的時候,青州胡家村有兩名書生:一個叫牛鬥,一個叫馬勉。牛鬥住在村東頭,家裏很窮,整日苦讀詩書;馬勉住在村西頭,家裏富,整日東遊西蕩。兩人同窗讀書,十分友好。
宣和三年秋,牛、馬兩人結伴赴京趕考,同住在汴京的一家客棧裏。牛鬥趁沒進考場之前,拚命攻讀詩書,而馬勉卻天天起早抹黑,帶著禮物東奔西竄。牛鬥說:“馬兄考期在即,你不溫習功課,卻東奔西跑,不知為何?”馬勉答道:“不滿你說,為了前程,我托人情,走門子,登門拜訪主考大人,送些禮物唄!”
考試完畢,金榜一帖,馬勉竟中了頭名狀元,牛鬥卻名落孫山,榜上無名。這下把牛鬥氣得死去活來,牛鬥越想越氣,越氣越想,最後被氣死了!他的靈魂迷迷糊糊地來到汴梁魁星閣,大罵魁星有眼無珠,點狀元不公正……他見魁星微笑不答,便打定注意,跑到閻王爺那裏訴冤。
閻王爺問明情況,覺得陽間考狀元實在太荒唐,馬勉一無德二無才,憑請客送禮,竟高中狀元郎,真是豈有此理。立命小鬼將馬勉靈魂拘來,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大膽馬勉,既無德,又無才,憑歪門邪術,竟然高中狀元……”馬勉跪在閻王殿前,大喊冤枉道:“閻王爺啊!你明察秋毫,耳聽八方,向來是鐵麵無私。我馬勉若真是憑請客送禮、吹牛拍馬得中狀元,怎能逃過你閻王爺的眼睛?”一番話把閻王爺說得眉開眼笑,周身舒暢,開口一笑,突然屁股中放出一個屁。馬勉趕緊向前爬了幾步,隨口讚道:
森羅寶殿明鏡懸,
馬勉有幸到此間。
大王賜屁香撲鼻,
吸入腹內蜜般甜。
閻王一聽心裏美滋滋,樂得渾身毛孔都笑開口兒。他對著牛鬥高聲喝道:“大膽牛鬥,竟敢在我麵前誣告良善,馬勉奇才,出口成章,理當為頭名狀元……”牛鬥一聽,氣得渾身發抖,一縷冤魂飄飄忽忽地一直飛向淩霄寶殿。他跪在玉帝和王母娘娘麵前,一麵哭,一麵將滿腔憤懣訴說出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聽罷,十分惱怒,立即傳旨,把閻王招至天庭,狠狠的教訓了一番。
閻王從天庭返回地府後,將牛鬥靈魂叫過來,承認錯說:“玉帝旨意說,你牛鬥確有真才實學,與馬勉是同窗好友。你二人應當同心協力,共同輔佐本王。不要再相互結仇……”牛鬥一聽,隻好叩頭謝恩。
從此,牛鬥和馬勉,各顯神通,逞能於陰曹地府。閻王見他兩人不計前嫌,合作友好,辦事有方,便留在身旁作為左膀右臂。後來,人間以訛傳訛,傳來傳去,牛鬥便傳成了牛頭,馬勉就叫成了馬麵了。並傳說兩人一個是牛身人頭,一個是馬頭人身。
直到現在,閻王殿裏總有牛頭、馬麵站在閻王的兩旁。
就在這兩個人進到地府不久就發生了一件讓這兩個人差一點丟命的事情。
這一天,這個牛頭獄卒奉命帶催命符來人間捉人,不慎丟了符,無法交差,不敢返回冥界,便在人間鬼混。他雖變化為人形,但終究是鬼,所以還具有些鬼模樣,被人們喊作“張鬼子”。他在人間一混就是20年。當地有個州學學正張某,天性刻薄,年老之後更加刻薄。即便是學生請假,他也很吝嗇,不肯準假。學官給學生5天假,張某卻改之為三天假,學官給三天假,他便改之為兩天。在其他事情上,張某也都大致如此。因此,學生們都對張某不滿。
眾人讓張鬼子裝作陰府鬼吏去嚇唬張某,張鬼子欣然同意,並說:“我願意從命。但是,裝假必須要逼真。因此需要一個冥司文牒才行。”眾人問:“冥司文牒該是什麼式樣呢?”張鬼子說:“我曾見到過別人做的冥司文牒。”於是張鬼子便要來紙張,用白礬寫成冥司文牒,而且在文牒後麵押了字。
這天夜裏,張鬼子來到州學,但學校的門已上了鎖,張鬼子便從門縫中鑽進學校,眾人一見都感到驚愕恐懼。張某看見張鬼子後,怒斥道:“畜生怎敢如此?一定是眾人讓你裝鬼來嚇唬我的。”張鬼子笑笑說:“我奉閻羅王之命前來拿你。”張某向張鬼子索要冥司文牒,張某還沒看完文牒時,張鬼子取掉了頭巾,露出頭上的兩隻角來,張某被嚇得驚叫一聲倒地死地去。張鬼子出來站在庭院中說道:“我真的是冥府的牛頭獄卒,奉命來拿張某,但因在渡水時丟失了冥司文牒,至今已20年了,我怕閻羅王懲罰我而不敢回陰府。全靠各位秀才之力,我現在可以回陰府去複命了。今天這事兒可以說是弄假成真了。”張鬼子拜謝眾學生後便消失了。
據傳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資料說佛教最初隻有牛頭,傳入我朝時,由於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麵。但也有資料說馬麵也稱馬麵羅刹,同樣來自佛家。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馬麵的形象。牛頭來源於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釵。”。《楞嚴經》卷八稱“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麵羅刹,手持槍矛,驅入城內,向無間獄。”密宗中到是有“馬麵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遠。牛頭馬麵取材於我朝傳統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佛學常見辭彙》“大白牛車”法華經以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這三乘都是權乘,大白牛車喻佛乘,這一乘才是實乘。民間傳說中,牛頭馬麵有時是閻王、判官的爪牙,有時愛占點小便宜,有時幹點違法亂紀的事,有時又很有同情心。這些也是封建時代人間差役的形象。牛頭馬麵等鬼卒,本出自佛教,後被道教吸收。在佛教並不常見,而在道觀中常能見到他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