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鬥
第三部第十六章曹真的念頭
當司馬昭在敢死隊裏拚殺的時候,曆盡千辛萬苦的夏侯霸終於逃到了河內郡曹真駐地。
曹真,字子丹,他是曹操的侄子。另有一種說法說他是秦邵之子,其父為救曹操而死,於是被曹操收養,改姓曹。他自幼與曹丕一起長大,曾箭射猛虎,深得曹操重視,所以這官職箭一樣向上竄,他作過虎豹騎的都督,中堅將軍,征蜀護軍,鎮西將軍,上軍大將軍,直作到大將軍,托孤重臣。如今在曹魏是第一等的大臣,位置還在陳群、司馬懿、曹休之上。曹真的真實本領不算差,絕不是演義中說的那樣無能而又爭功。他才兼文武,統軍有方,雖然比不了司馬懿這等驚才絕豔,也是三國時期少有的虎將。
他立足河內與張飛爭鋒,盡管張飛號稱世之虎將,勇猛無敵,加上張苞關興龐會這樣一群小老虎,卻無法擊退他,兩軍隻有相持,由此可見他的本事。
曹真對於夏侯霸,一向是當作兄弟看待的,曹家與夏侯家,本是一族,更何況夏侯淵死後,曹操對夏侯霸兄弟就當作重點保護對象保護了起來,整個曹家都特別關照夏侯兄弟。夏侯霸隨司馬懿前往北疆被擒之後,曹真痛苦了好長一段時間,心下隻恨司馬懿,為什麼要用夏侯霸為餌,打不過漢主,你人馬少,你退到雁門就可以了,何況又是千裏突襲又是圍城打援的,擊殺軻比能算是一個大功。可是夏侯霸被俘讓他心中暗恨司馬懿好久。但是你不能不承認,司馬懿的確有本事,北疆之戰平了鮮卑,去了大魏一大心病,也極大的消耗了季漢的力量,使大魏的北方邊界穩定在雁門郡,所以恨歸恨,卻無法對付司馬懿,加上陛下還挺重用司馬懿,讓他去守洛陽,所以這點不滿隻能按下,見麵還是哈哈哈。
他曾幾次安排人想要贖回夏侯霸,可是季漢此時不是建國之初,一場大戰下來經濟幾乎崩潰,要靠賣戰俘來過日子。幾次聯係,季漢都不同意。曹真還傷心了一段時間,以為再也見不到這個兄弟了。此時聽說夏侯霸歸來,他吃了一驚,急道:“快請進來。”
曹真吃驚的看著被扶進帳來的男子,揉著眼睛,幾乎不敢相信這就是那個威武的夏侯霸。進來的夏侯霸簡直不似人形了,他衣衫破碎,身上多處受傷,兩腿浮腫,手腳凍傷,嘴唇耳朵發青幹裂滲著血絲,這半個多月的非人生活,可把他折磨慘了。他不敢白天行路,不敢走大路,吃不上,睡不好,戰戰驚驚,心弦永遠崩得幾乎斷掉。若是普通人,隻怕早就崩潰了。夏侯霸在謀略心術上雖算不上出色,但作為軍人世家的後代,他堅強的神經,執著的耐力,堅韌不拔的意誌,都是出乎其類的,這也是他能夠回來的主要原因。
“大將軍!司馬懿投敵了!”夏侯霸一句話,險些把曹真嚇個跟鬥。
曹丕死時,分別讓曹真、陳群、曹休和司馬懿四人為托孤重臣,總理國事。當時曹丕曾經言道,有離間曹真、陳群、曹休三人者,不可信之,卻單單缺了司馬懿一個人。這是不是說明,曹丕雖然重用司馬懿,但卻並沒有完全信任他呢?
每個人都知道,曹真與司馬懿是有心結在的。兩個在渭南之前,就互相爭功,彼此看不起。司馬懿雖然奸滑忍讓,但曹真就是看他不順眼。雖然說他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無論是先武帝曹操還是故太尉賈詡,都對他有很不好的看法,認為他鷹視狼顧,非人臣之象。由此,曹真也覺得司馬懿不象好人,並把這種印象固化下來。
曹真曾經有種理論,他覺得除了曹氏和夏侯氏之外,其餘各大臣都不可深信,不可重用。當日曹**時,有一種論述要倚重曹氏將領,削減異姓將領的兵權,結果引起小幅度的慌亂,這其中就有曹真的一份“功勞”。曹真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司馬懿在被奪兵權之後,居然還可以重新起用,並且居然被指定為托孤重臣。但是,曹真能當上大將軍,自然不是衝動盲動的人,他深知此事之重大,司馬懿足智多謀,司馬氏勢力龐大,眼下大魏正處於波譎雲詭、危機重重之時,若他當真降敵,那大魏危矣--可是,司馬懿有什麼降敵的理由?
他聽著夏侯霸的話,左右看了看,見沒有外人,這才說話:“仲權(夏侯霸的字),你糊塗了不成?司馬懿乃托孤重臣,你怎能胡言,想動援大魏國本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