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整個鹿城便開始熱鬧起來。之前很少外出走動的武林人士也全都出了門,共同朝著一個方向而去。
今天是武林大會召開的日子,地址選在了鹿城城外一處平坦的廢墟之上。這廢墟原本是白雅山莊的所在地,占地麵積廣闊,十分適合用來召開大型的活動。
後來白雅山莊搬遷去了新野城,這塊兒地方便空了出去。
這裏緊挨著鹿城,雖然在城外,卻與鹿城的城池相鄰。隻不過它在鹿城的後頭,所以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達。
承辦武林大會的組織是鹿鼎書院。一個看起來再是平常普通不過的書院。教書育人,不分年紀,隻要有好學之心,交上一定的銀子,便能學到想要的知識。
老一輩闖江湖的人大多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粗人,年紀到了變扛著把刀劍,離開家門,外出曆練,自己建立名聲,到了真需要識字兒的時候,各大學院裏收的都是小孩子,大多是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夠科考,將來光耀門楣之用。
且當時,江湖的地界兒中很少有書院存在。江湖人對此不屑一顧,書院裏的老學究更是看不起這些粗鄙的江湖人,就如同朝廷與江湖的對立一般,無解。
直到二十幾年前,鹿城來了一批學問人,在鹿城安家之後,買下了一間大宅子,重新動土,將宅子改造成了書院的樣式,正式掛了牌子‘鹿鼎書院’開始營業。
之所以說是營業,是因為鹿鼎書院明碼標價,且各方麵的人才都有,你想學什麼,按照標價上的給銀子,先生保你出師,並且不限製年紀。
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這樣的書院能教出些什麼,大多數人觀望著,生意也比較慘淡。
後來,還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老江湖,武林裏頭有名的大老粗。學識什麼的與他無緣,也常常被那些有學問的小江湖們稱之為武夫。
這種在朝廷中由文臣稱呼武將用的稱呼,一開始的用意絕不是什麼好話。而今江湖中再不似從前全是一些大字兒不識的文盲組成,老江湖們頓覺自己已經落伍了,有那麼幾個不甘心的就交了幾兩銀子,進了鹿鼎書院,一連著幾個月都沒有在江湖中出現,外界甚至有傳言他們已經被仇家殺死在了哪個犄角旮旯裏,屍體或許都腐壞了。
不過,這樣的流言在幾個月後便被啪啪的打了臉。這幾個人,麵目煥然一新,出口成章,文縐縐的,讓人疑惑不已。
幾個月的工夫自然不可能讓一個粗人真的變成雅人。何況知識這樣的東西,無窮無盡,想要全部掌握,也絕不現實。就算給他個十幾二十年的也做不到,何況不過短短幾個月。
但是,隻能說,鹿鼎書院的先生特別會劃重點。他們所教授的知識,全都是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江湖地位,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意願,將知識濃縮為精華,而後教授給他們的。
據那些老江湖回憶,先生們授課的花樣千奇百怪,但無疑卻能讓人用特別的方式記住那些本應該死記硬背的東西,如此學習起來既有趣味性,也不會讓人生出厭煩來。
而且最有趣的是,鹿鼎書院裏的先生都是全才,竟然還會教授武功,且他們幾個老江湖聯合起來都不是一位先生的對手。而且,那些先生都很年輕。
再多的東西,都簽了保密協議,所以不能說。但僅從老江湖們透露出的這些東西來看,這鹿鼎書院確實極為不凡。
於是,更多的人慕名而來。原本慘淡的生意開始大熱起來。
慢慢的,書院開始在鹿城真正的站穩了腳跟。一直持續到如今。
現在的江湖人,不像從前,學識一點都不差。老一輩人吃虧在學問低上,所以到了下一代時,自己的遺憾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再嚐一遍,所以各種教書先生往家裏請,不過能學多少就看小輩的悟性與意誌了。
不過更多的就近的門派更加願意將孩子送往鹿鼎書院。因為不必自己操心,書院裏的先生就能幫你處理好一切。多半回到家的小輩們改頭換麵,學識、禮儀分毫不差,有時武功還能精進不少,於是家裏的長輩可算是樂開了花,一傳十十傳百,最後鹿鼎書院的名聲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