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故從一場神跡開始。
大周百姓心目中的霜王一直都是個瀟灑淡然之人。雖然總有些奇怪的流言流傳在外,但隻要是見過蕭入的人,都覺得他與世無爭,如同世外謫仙,那些關於他不好的流言似乎都隻是一場詆毀與陰謀,與真正的蕭入沒有半點關係。
蕭入也正是如此偽裝自己,才會讓蒙王與雲王放鬆了警惕與防備,才得以安然活到今日。雖然那些關於他不好的千奇百怪的傳聞,大多都是他自己傳出去的。
但是,一場大雨推翻了一切。
當那個如同世外謫仙的霜王殿下為了黎民蒼生祈求上蒼時,當那神跡灑落大地,雨又恰好停了,所有的百姓都將這場功德算在了蕭入的頭上,以至於對蕭入感恩不已。
多少人被暴雨害的家破人亡,相比於在京城之中爭權奪利的那些人來說,霜王蕭入的這一舉動當真是收買了不少民心。
這個時代,對於那些自然現象,百姓愚昧無知,都以為是神跡降臨,又恰巧蕭入的祭天之後,一直不退的大雨確實停止了,幾乎分毫不差,也難怪百姓心中會將蕭入當做神仙來看待。
特別是蕭入學習方笑語,在祭天之時用‘願折損十年壽命’這樣的話來增加噱頭,百姓一聽,堂堂皇子,如此高貴之人,竟為了他們這些平民願折損自己的壽命,又豈能不感動?
特別是有一些聽說過方笑語事跡的人,不難察覺到她的經曆中同樣有著折損十年壽命換大承安泰之類的傳言,所以輪到蕭入的時候,他們本能的就會將之聯想在一起,認為是天上的神佛賜福於世人時總是需要一些供奉的,所以便顯得更加逼真。
蕭入的一場天時地利的表演,卻成就了人和,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是蕭入的突然一手,對於京中的某些人來說,卻著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雲王卻已經等不及了。
若求穩妥,他應當再繼續蟄伏一段時日。但是,蒙王不在京城是個很好的機會,而宮中,他們的內應也已經做好了準備。重要的是,他要盡快的掌控朝堂,掌握軍權,才能與大承那裏裏應外合,夾擊方劍璋的百萬大軍。
事實上,方劍璋的選擇打亂了他的節奏。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方劍璋會選擇抗旨不遵,不僅兩次無視了十二道金牌急召,還親手斬殺了朝廷前去宣旨的使者,又以強硬手段扣下了蘇萬福。
而大承的朝廷自然也不能毫無反應,否則顏麵何存?當即決定給方劍璋扣上了個叛逆的帽子,一夜之間,大承鎮遠大將軍方劍璋謀反的消息便傳遍了天下。
這本是為了給方劍璋一些壓力,但是,傳來的消息卻顯示,方劍璋不僅沒有因此而有過任何的動搖,反倒是更加凶猛的攻打大周邊境,連下幾城,實在是叫人有些捉摸不透了。
而他執意扣下了葉西辭和方笑語,就是為了以防萬一還可以拿他二人做人質,所以當下階段,他絕不能放走葉西辭和方笑語二人歸山,否則他就沒有了可以鉗製方劍璋的籌碼。
大承那邊,二皇子也很著急。
雖然軟禁了皇上,可說到底他還沒有得到真正可以指揮軍隊的權利。
隻要皇帝一天不肯鬆口交出軍權虎符,那他就一日不可完全掌控整個京城的兵力,如此,若方劍璋百萬大軍兵臨城下,他將處於完全的被動之中。
他著急成事,是因為他希望能夠盡快的掌握軍隊,才有希望與方劍璋抗衡。
不得不說,方劍璋的公然抗旨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他明明是了解方劍璋脾性的,知道如此忠心耿耿之人本不該無視聖旨,甚至謀反,但事實卻狠狠的給了他一巴掌,讓他清醒的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按著他想象中的路線行走。
他隻是不明白,方劍璋抗旨抗的如此幹脆果斷,可他手底下的百萬雄師,何時竟對謀反之事毫不在乎了?百萬大軍之中竟無一處嘩變?
方劍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二皇子心中的危機感更深了。方劍璋的選擇,無疑成了一根卡在他喉頭的刺,難以下咽,可若是拔出來或許會傷及喉嚨,疼痛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