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散文 4.(1 / 1)

秦漢散文 4.

漢賦的起源形成與興盛

漢代有很多君臣為楚地人,他們在將自己的喜怒哀樂之情和審美感受付諸於文學時,總是不自覺地采用了《楚辭》所代表的文學樣式,從而創造出漢代一種新的文體,這就是漢賦。

賦是一種文體的名稱,與“辭”性質相通,可統稱為“辭賦”。賦的起源最遠可追溯到《詩經》。賦從《詩經》中汲取了極為豐富的營養,它采用了《詩經》的四言句式,繼承了《詩經》押韻和對偶的語言形式,發展了《詩經》中鋪陳直敘的表現手法。

《楚辭》是戰國時期流行的詩體,對漢賦的形成影響巨大,漢賦從楚辭中的《離騷》借鑒了很多東西,包括較長的篇幅、華美的辭藻,問答的結構,描寫的句式、感情的抒發等。

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宋玉在楚辭的基礎上,汲取散文的一些形式特點和表現手法,創作了《高唐賦》、《神女賦》、《風賦》等賦體作品,這些賦體作品為漢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另外,儒學大師荀子的詠物賦對漢賦的形成也有較大的影響。

漢賦是韻文與散文相結合的新文體,它像詩,又不是詩,是一種介於韻文和散文之間的特殊文體,是一種特殊的散文方式,它以鋪陳敘事和描寫見長,富有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特點。

漢初期的賦文主要是繼承了《楚辭》的傳統,稱為騷體賦,這類賦體多抒發作者的政治見解和身世感慨。西漢文學家賈誼的《吊屈原賦》、淮南小山的《招隱士》等是漢初騷體賦的優秀代表。

《吊屈原賦》是以騷體寫成的抒懷之作,描寫出一個善惡顛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現了對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深深的尊重和同情。

《吊屈原賦》在結構上由賦和“訊”辭兩部分組成,在表現方法上綜合運用了帶有楚辭特色的鋪敘和比興,在句式上以四言、六言為主,句末多帶“兮”字,文辭清麗。

《招隱士》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淮南小山所作,這篇賦采用鋪寫手法,十分生動地描繪出荒山溪穀的淒涼幽險。感情濃鬱,意味深長,音節和諧,優美動人,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極高的美學價值。

騷體賦之後,漢大賦開始形成。枚乘的《七發》和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標誌著漢大賦體製的正式形成。漢大賦的流行代表了漢賦的興盛時期。

漢大賦的文章一般篇幅較

長,結構宏大,多在千言以上,它多采用主客問答的結構方式,韻文與散文混用,散文的成分居多,又稱為“散體大賦”。

漢大賦的代表作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方朔的《答客難》;揚雄的《甘泉賦》;班固的《兩都賦》等等,這些賦作代表了漢大賦的最高成就。

《子虛賦》是漢代散體賦的巔峰之作,它代表了散體賦的最高成就。通過楚國的使者子虛先生講述自己隨齊王出獵,向齊王極力鋪排楚國的廣大豐饒。而齊國的烏有先生不服,便以齊國的大海名山、珍奇異寶,來顯現齊國的博大富有。

《上林賦》是《子虛賦》的姊妹篇,作品描繪了上林苑宏大的規模,進而描寫漢朝天子率眾臣在上林狩獵的場麵。作者在賦中傾注了大量心血,構造了具有恢宏巨麗之美的文學意象,表現了盛世王朝的宏偉氣象。

《子虛賦》和《上林賦》結構宏大,現象豐富,辭藻華麗,描寫的場麵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運用了大量的誇張和比喻的手法,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在句式上,這兩篇大賦句法靈活,多用排比句,並間雜長短句,主要以四六言為主,音韻和諧。

東方朔的《答客難》屬於賦的對答體,在文章中多用對照、引證、對偶和設喻,使內容上有較強的思辨色彩。風格上具有了汪洋恣肆的縱橫家之風,氣勢酣暢。

揚雄的《甘泉賦》由遠及近,多層次地誇張鋪飾甘泉宮的建築,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極力描繪,形象生動,景物綺麗,境界深遠,富有氣勢。揚雄的其他三篇大賦《羽獵賦》、《河東賦》、《長楊賦》也具有和《甘泉賦》相似的特點。

班固的《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西都賦》篇隻寫西都,《東都賦》篇隻寫東都,內容劃分清楚,結構合理。

《西都賦》和《東都賦》兩篇都具有宏偉的體製,謀篇布局構思嚴謹,氣勢磅礴,遣詞造句誇張而不失實,華麗而不過度,形成一種典雅莊重的新風格,風格與其所描寫的內容切合緊密。

《西都賦》汪洋恣肆,氣勢和華彩充盈字裏行間;《東都賦》以平正典實見長,同時,兩篇賦中都大量運用了駢偶句,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漢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是漢代文學最主要的代表,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漢賦的寫作,漢賦因而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