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綏陽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提高農民收入的影響(1 / 3)

綏陽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提高農民收入的影響

地方經濟

作者:陳玉紅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持續良性發展,但農村經濟發展卻相對城市緩慢,“三農”問題仍然是現階段必須解決的重中之重。而農業經濟發展過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因此分析農村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機製變得十分重要。本文立足於貴州省綏陽縣農村,通過對該縣農村基礎設施的分析,找出促進該地農村經濟增長的對策。

關鍵詞:綏陽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7-000-02

農業基礎設施是指農業和農村發展過程中必須的硬件設施,是農業生產的物質技術,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的“先天資本”。在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對農業設施、水利設施、農村公路和農村電網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都十分的重視,他們統一部署,每年都在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用於改善農業生產設施和農民生活條件,可直接帶動地方經濟和農村與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而對處在貴州山區的綏陽縣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卻嚴重的滯後,大大的製約著綏陽縣農業經濟的發展,就綏陽縣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綏陽縣交通運輸設施的落後大大製約了農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都知道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對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性,而對農業的發展亦是如此,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這裏說的就是交通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綏陽縣的地理環境好壞不均,十三個鄉鎮中有一半以上都處在四麵環山的自然環境之中。據綏陽縣交通局的統計,截止到2014年5月為止,全縣範圍內仍有十幾個村不通公路,七八個鄉鎮公路未進行硬化,農村公路中也有1263公裏沒有油化,首先,交通的閉塞,會嚴重導致農村農產品的銷售途徑少。例如在綏陽縣的小關鄉,該地區獼猴桃資源十分豐富,在這裏,因為特殊的地理原因,其獼猴桃的營養價值要遠遠的高於其他地方,可有著良好資源的小關鄉,農民卻並沒有因為這樣的特殊資源而富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於交通的不便,加上本身獼猴桃的不易長期保存特性而導致每到成熟季節,農民們部分能肩挑背扛賣出去外,其他的就用來作牲畜的飼料,而在其他市場裏對這裏的獼猴桃卻需求很旺盛,最終不能把資源變成農民的資本。

(二)水利設施的落後製約農民生產的發展,從而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加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條件。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農村水利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根本保障。綏陽縣是一個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都比較嚴重的縣,薄弱的水利基礎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搞好農村水利建設,對於促進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基礎薄、意識差、工程少、效益小等是製約水利發展影響農民穩定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方麵,資源性缺水是影響農民增收的重要瓶頸。資源性缺水直接影響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全縣水資源蘊藏量僅5489萬立米,水源低矮的洋川河水係資源常年無法利用;全部水庫蓄水常年為4213萬立米,隻相當於發達地區的1個中型水庫蓄水。另一方麵,工程性缺水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其一,工程蓄、引水能力太小,水資源利用率低下。目前,工程總蓄、引、提總水量僅7456萬立方米,其中有效水量4016萬立方米,僅占全縣地表水總量10.45億立方米的4.5%。總利用用水量約12660萬立米,占水資源總量的9.45%。大量的天降水和地表水白白流走,水資源利用率十分低下。其二,工程布局不全麵。工程布局不全麵也是影響水資源利用和農業灌溉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區,特別是水資源缺乏地區、高山地帶缺少水利工程,全縣像平樂鄉磨壩、和尚平等無塘、無堰、無水源的旱山村還不少。這些村一遇天幹連人、畜飲水和保栽、保苗都成較大問題,就更談不上充分利用水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