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王一龍開口問到:“廠裏上上下下一共多少人?我要準確數字。”
“包括我在內,廠裏上上下下一共一百二十七人。”
王一龍“嗯”了一聲,又到:“我過,給你們每人再加十萬,這樣算來,差不多是一千五百萬吧?”
廠長低頭默算了一下,然後抬起頭到:“用不了一千五百萬,也就是一千四百萬出頭的樣子。”
“好。”王一龍從身上掏出支票,拿起筆,在支票上寫下一個數字,然後遞給廠長,到:“廠長,我一共付給你一千五百萬,你按照咱們最初達成的協議,分給下麵的工人吧,多餘的錢,你看情況獎勵給那些工作努力的工人。”
停了一下,王一龍又繼續到:“不過,雖然我把錢給了你,可是我有權知道你的分配結果,你一定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把這些錢,合理的分配給廠裏所有的工人。”
廠長用顫抖的手接過支票,哽咽著到:“這下,廠裏的人就都有救了,就能好好的過下半輩子了。”
付給廠長支票和資金,王一龍忽然又想到一件事。
“廠長,我看廠裏大部分工人年齡都不了,但是管理層的幾個副廠長卻很年輕的樣子。”王一龍問到。
“嗨,你那三個夥子啊?這倆孩子,一個叫沈飛,一個叫雷鳴,一個叫範馳,三個人都是廠裏以前老工人的子女,大學學的都是工商管理。”
停了一下,廠長又歎了一口氣:“唉,三個孩子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大學畢了業,非要來我這半死不活的廠裏搞創業。我當時也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讓這些年輕人加入工廠的管理層,可以給工廠輸送點新鮮血液,也不定能將廠子起死回生,轉虧為盈。當時,我就給了他們三個副廠長的待遇。”
“可是,後來的事實證明,當時我還是過於樂觀了。這廠子早就已經病入膏荒,無可救藥了,三個孩子費盡心思,拉資金、找路子、搞創新,折騰了一年多,也沒多大起色。白白浪費了一年的時間。”
“到現在,三個年輕人也都磨去了最初的銳氣,也有些沮喪了。”
聽到這裏,王一龍忽然心裏一動。
這三個畢業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不定是可用之材。
王一龍到:“廠長,你看,廠裏的其它工人,我都付了補償費,都可以安心回家生活。但是,這三個年輕的副廠長,我想留下來,跟我一起創業。”
廠長點點頭:“你付了足夠的錢,這對於年齡大的人來是好事,但是,對於這些年輕人來,卻未必是好事。年輕人還是應該以事業為主,能夠創出一番自己的事業,才是最大的成就。”
“廠長,你能不能去做一做這三個大學生的思想工作,看他們願意不願意留下來?”
廠長拍著胸脯:“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了。”
王一龍又問到:“依你看,這三個人,誰能擔任將來的廠長?”
廠長皺著眉頭,思索了一會兒,慢慢到:“這三個人,沈飛精於成本核算,雷鳴擅長業務推銷,都不是掌大局的料,唯有範馳,無論是製度建設,還是企業管理,都要比這兩個人強。”
王一龍笑著點了點頭,告別了廠長,出了工廠大門。
接下來,就該招聘員工了。
對於食品加工廠的員工,王一龍分成了兩類,一類是業務員,負責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另一類是技術員,負責操作流水生產線。王一龍隻有一個要求:年齡在歲以下,身強力壯,有經驗者優先。
馬不停蹄的跑到長山晚報報社,王一龍付了廣告費,在長山晚報廣告版比較醒目的地方,登了一條招聘廣告。
長山晚報,是長山縣銷量最大的報紙,報紙涵蓋的內容很多,受眾麵很廣,上至政府官員商界富豪,下至學生民工無業遊民,都是長山晚報的忠實讀者。
在這上麵登廣告,效果肯定好。
最後,王一龍在廣告上留下了工廠的電話。
出了報社,王一龍回到四合院,跟程雪菲要了幾種食品的樣品,雪茄煙、方便麵、紅酒、綠茶,各要了一種。然後重新返回金屬設備廠,現在應該改名字了,叫飄香穀食品加工廠。
進了廠長辦公室,王一龍一眼看到沙上坐著三個男孩兒。
三個人看上去都是二十歲出頭的樣子,文質彬彬,其中一個人戴著眼鏡。
看到王一龍進了門,廠長站起身,指著三個男孩兒,到:“這就是我們三個年輕有為的副廠長。”
聽到廠長的話,三個人都有些不自然,年輕有為談不上,碌碌無為倒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