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寶石 15.
經過一場短暫而激烈的戰鬥,強盜們留下了幾具屍體,活著的上船逃走了。
人們到處尋找阿莫力,可是直至夜幕降臨、火光熄滅,還是不見阿莫力的蹤影。多音恰布和全寨人都沒有放棄,他們繼續尋找。
找著找著,突然,在坍塌的烽火台上,射出了一道紅光,紅光越來越亮,把整個江麵、城寨和天空都映紅了。人們立刻向烽火台衝去,在一堆玉石般的白骨上,發現一枚沾滿血跡的瑪瑙。
多音恰布捧起沾著血的瑪瑙,含著眼淚說:“這上麵的血要是我兒子的,就一定能和我的血液溶在一起。”說著,他咬破了手指,把鮮血滴在瑪瑙上。血花很快擴散,與原來的血溶在了一起。
捧著瑪瑙,多音恰布滿腔仇恨地說:“你要是有我兒子的靈魂,就一定能照出披著人皮的妖魔。”
話音剛落,隻見瑪瑙裏映出了一棵樹,樹上躲著一個小小的魔影。多音恰布立刻率族人朝一棵大樹奔去,當獵人把箭射向濃密的樹葉時,一個滿臉汙血的人從樹上掉了下來。原來正是強盜頭子。
多音恰布立即拔劍將他刺殺了,在他的胃腸裏人們還發現了很多人的頭發和牙齒……在由阿莫力鮮血染紅的瑪瑙石的幫助下,達斡爾人終於打敗了那些妖魔,紅瑪瑙從此得名。最著名的瑪瑙器物為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發現的獸首瑪瑙杯,通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醬紅地纏橙黃夾乳白色的瑪瑙製作,上口近圓形,下部為獸首形,獸頭圓瞪著大眼,目視前方,似乎在尋找和窺探著什麼,獸頭上有兩隻彎曲的羚羊角,而麵部卻似牛,但看上去安詳典雅,並無造作感。
獸首的口鼻部有類似籠嘴狀的金冒,能夠卸下,內部有流,突出了獸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細,通體呈玻璃光澤,晶瑩瑰麗。
這件瑪瑙杯是用一塊罕見的五彩纏絲瑪瑙雕刻而成,造型寫實、生動。獸嘴處鑲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實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從這兒流出。
頭上的一對羚羊角呈螺旋狀彎曲著與杯身連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處地裝飾有兩條圓凸弦,線條流暢自然。
這件酒杯材料罕見珍貴,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紋理與形狀進行雕刻,“依色取巧,隨形變化”,是唐代唯一的俏色雕,其選材、設計和工藝都極其完美,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國是絕無僅有的。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瑪瑙依其紋帶花紋的粗細和形態分有許多品種。紋帶呈“縞”狀者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
此外尚有“帶狀瑪瑙”、“城砦瑪瑙”、“曇瑪瑙”、“苔蘚瑪瑙”、“錦紅瑪瑙”、“合子瑪瑙”、“醬斑瑪瑙”、“柏枝瑪瑙”、“曲蟮瑪瑙”、“水膽瑪瑙”等品種。
在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據顏色的不同,有“紅玉髓”、“綠玉髓”、“蔥綠玉髓”、“血玉髓”和“碧玉”等。
如明代瑪瑙單螭耳杯,高6.8厘米,口徑9厘米。杯為花瑪瑙質地,灰白色瑪瑙中有黃褐色斑紋。器為不規則圓形,一側凸雕一螭龍為杯柄,螭的雙前肢及嘴均搭於杯的口沿上,下肢及尾部與器外壁淺浮雕的桃花枝葉相互連接纏繞並形成器足。
底部琢陰線“乾隆年製”4字隸書款。此瑪瑙杯的形製為明代的製
式,雕琢技法為明代琢玉技法,款識應為清乾隆年間後刻。清代的前期,雍正勤政喜讀,製作了3方隨身瑪瑙璽。清代雍正瑪瑙“抑齋”璽,龜紐長方形璽。篆書“抑齋”。麵寬
1.3厘米,長1.6厘米,通高1.6厘米,紐高0.9厘米。清代雍正瑪瑙“菑畬經訓”璽,螭紐方形璽。篆書“菑畬經訓”。麵1.8厘米見方,通高1.6厘米,紐高0.9厘米
清代雍正瑪瑙“半榻琴書”璽,螭紐方形璽。篆書“半榻琴書”。麵1.7厘米見方,通高1.7厘米,紐高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