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黃龍 4.
野生動植物生長的理想地
黃龍自然保護區山高穀深,原始林十分廣茂,是大熊貓等眾多野生動物理想的棲息環境。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其中獸類71種,鳥類183種,爬行類12種,還有兩棲類、魚類等。
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雲豹、綠尾虹雉,斑尾榛雞等9種;屬二級保護的有小熊貓、大靈貓、猞猁、兔彌等21種,有的為當地特有種群。
黃龍自然保護區是四川省自然保護區中獸類種類較多的保護區之一。保護區生態係統複雜多樣,生境多樣性很高。其境內自然條件優越,山體高大、河穀深切,海拔跨度大。區內生境按照動物的棲息地類型大致可分為8種。
從下至上分別為常綠闊葉林、低山次生灌叢、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另外還有溪流和裸岩。
一般情況下,由於常綠闊葉林生境多樣性高,食物豐富,因而哺乳動物種類最豐富。其次是低山次生灌叢,然後依次是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在裸岩和溪流生境中哺乳動物種類最少。
由於常綠闊葉林地處低海拔地帶,人類活動頻繁,破壞嚴重。因而,處於原始狀態的常綠闊葉林很少,而是多處於次生狀態,而且麵積小,故哺乳動物中的大中型動物偶爾下到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中。
常綠闊葉林僅分布在保護區的東麵,而且呈零星分布,所有動物都不是棲息於某一類生境,而是隨著季節變化,或者食物、求偶原因等會遷徙到其他生境活動。說它們棲息於某種生境,僅僅是認為它們主要活動於該類生境。
常綠闊葉林中小型動物中主要有長吻鼴、岩鬆鼠、巢鼠、高山姬鼠、大耳姬鼠、龍姬鼠、白腹鼠、社鼠、黑腹絨鼠、甘肅絨鼠、普通竹鼠、四川林跳鼠、豪豬等;大中型動物中,豺、赤狐、黑熊、黃喉貂、黃鼬、豬獾、毛冠鹿、水鹿、蘇門羚等。
在低山次生灌叢生境中,小型動物是主要棲居者。低山次生灌叢多為人類破壞後演替形成的,人類活動頻繁,大型動物很難找到適宜的隱蔽場所。在黃龍自然保護區,低山次生灌叢主要分布於公路兩旁、各條山溝的溝穀及保護區邊緣與社區接壤地帶。
針闊混交林是黃龍自然保護區主要生境之一,分布於區內2.4千米至3.6千米之間。生境多樣性較高,植物種類複雜,層次豐富,這也是哺乳動物較為理想的生境。
在常綠闊葉林中分布的動物幾乎都可分布於針闊混交林中,除此 以外,由於適中的海拔、良好的隱蔽場所,許多大中型獸類常活動於此,如獼猴、金絲猴、黑熊、大熊貓、金貓、豹、雲豹、牛羚等。
針葉林是保護區又一主要生境,分布於3.6千米至4.1千米之間,植物多樣性較低,樹種較單一,層片較單調,由於生境下層透光度較差,灌木、草本植物生長受到影響,再加上海拔較高,水熱條件較差,生境多樣性不高。
林麝、馬麝、馬熊、牛羚、兔猻、猞猁、大熊貓等都可棲息於該生境中。在腐殖質較厚的生境中,食蟲類和鼠兔類也較常見,如藏鼠兔、間顱鼠兔等。
高山灌叢草甸生境在林線以上,區內以金露梅和杜鵑灌叢為主。它的主要特點是幹旱、寒冷,主要有古北界高地型、中亞型動物,它們是北方動物向南遷徙而形成的種群,都耐幹旱和寒冷。
這裏常見的哺乳類有鼠兔類、高原兔、鬆田鼠、高原鬆田鼠、四川田鼠、喜馬拉雅旱獺、馬麝及一些以鼠兔、田鼠為食的中小型食肉動物,如香鼬、兔猻、猞猁、狼、赤狐、藏狐、金貓等。岩羊也經常下到高山草甸覓食。
裸岩生境是一些動物臨時的棲息地,它們不能在該類生境中完成生命的全過程,在裸岩生境中棲息的動物有岩羊、獼猴、金絲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