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 1.(1 / 2)

安徽黃山 1.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位於安徽南部。黃山以其奇偉俏麗、靈秀多姿著稱於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共有82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並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穀,隆起成峰巒峭壁,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黃山集我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著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

黃山奇景中的古老傳說

黃山,古代稱為“天子都”,因為它雄偉秀麗,又神秘莫測,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為“黟山”。那麼,後來黟山為什麼又改叫黃山了呢?據說是因為黃帝曾在此煉丹而得名。黃帝又稱軒轅氏,是古時部落聯盟首領。他帶領人們養蠶、製造

舟車。時光飛逝,黃帝到了老年,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河流需要治理、土地需要開墾、禽獸需要馴化等。黃帝為了長生不老,多為百姓辦好事,便派浮丘公為他尋找可以修煉長生不老的仙丹的地方。浮丘公走了3年才回來,告訴黃帝:“江南有一群高山,隻因山上多是黑石,叫黟山,那裏可以煉丹。”於是,黃帝帶領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來到黟山,壘石造屋,又砌煉丹爐,然後去采集煉丹所需的草藥。黟山有幾十座陡峭的山峰,有的地方連猴子也難上去,可軒轅黃帝卻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到後來,所備的糧食吃完了,隻能靠摘野果充饑,很多人忍受不了那份苦,偷偷跑走了,最後隻剩下黃帝和浮丘公、容成子3人。他們經過9年千辛萬苦的尋找,才采集齊煉丹所需的草藥,又打了一眼井,掘開清冽甘甜的山泉,這才開始煉丹。

3年過去了,原來準備好的柴快要燒完了,仙丹還沒煉成,煉丹台附近的樹已被砍光,浮丘公和容成子隻得到遠處去砍柴,黃帝一人看守爐火。

黃帝把最後一塊鬆柴填進了爐膛,浮丘公和容成子還沒回來,眼看火勢越來越小,一旦熄滅,將前功盡棄。黃帝便把自己的一條腿伸進爐裏當柴燒,終於煉成了仙丹。

這時浮丘公和容成子趕了回來,把黃帝的腿從火裏救出來。3個人吃了仙丹,果然脫胎換骨,飄然成仙了。所以人們就稱它為黃山了。還傳說,在桃花溪中還有他們煉丹時用過的丹井和藥臼呢!並且,在黃山的群峰中軒轅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以他們3個的名字命

名的。

黃山共有82峰,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麵鋪展開來,黃山的前海是以三大主峰中的蓮花峰和天都峰為主體組成的。

在天都峰和蓮花峰之間是著名的玉屏峰,這裏幾乎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黃山絕佳處之稱。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獅石、迎客鬆,右有白象石、送客鬆、立雪台。登台四眺,景色奇絕。著名的“玉屏臥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

玉屏臥佛是花崗岩山體經過自然風化形成的,毫無人工斧鑿的痕跡。它長約數百米,鼻子高聳,眉眼清晰,甚至連頭上的螺髻、頸部的喉結也都清晰可辨。

送客鬆畔是觀賞臥佛的最佳處,隻見玉屏臥佛頭朝蓮花峰,腳朝耕雲峰,左右有象、獅二石鎮守,頭頂有金龜侍候,臥姿安詳,形態 逼真。有當地群眾反映,民間早有稱玉屏峰為“美人靠”、“睡美人”和“睡觀音”等講法。

天都峰位於玉屏峰南1千米,是黃山三大主峰中最為險峻的一座,海拔1.8千米。天都峰頂有“登峰造極”石刻,使人有“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