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情感的奴隸 8.
愛情
[英國]勞倫斯
……男女之間的愛是世上最偉大、最完美的情感,因為它是雙重的,包括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麵。男女之間的愛是最完美的生活脈搏,心的收縮和舒張。
神聖的愛是無私的,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利益。情人為自己的愛人獻身,隻求與她達成完美的統一。但男女之間的愛是完整的,它追求神聖和世俗的統一。世俗的愛尋求的是它自己。我在我的愛人身上尋求我自己,從她那兒爭搶出一個我來。我們不是清澈的個體,而是複雜的混合物。我寄寓在我的愛人之中,她也寄寓在我的身上。這種狀況是不應存在的,因為它隻是混雜和迷惑。因此,我必須徹底地收攏自己,從我愛人身上解脫出來,她也應該完全地從我身上分離出去。我們的靈魂像是黃昏,既不明亮也不黯然。光線應該收斂回去,變成十足的閃光,而黑暗也應該自立門戶。它們應該是互相對立的兩個完整體,互不滲透,涇渭分明。
我們像一朵玫瑰。男女雙方的激情既然完全分離,又美妙地結合,一種新的形狀,一種超然狀態在純潔統一的激情中在尋求清晰與獨立的純潔激情中誕生了,兩者合而為一被投進玫瑰般的完美的天堂中。
因此,男女之間的愛如果是完整的話,應該是雙重的。這是融入純潔感情交流的境界,又是純粹性的摩擦,兩種狀況均存在。在感情的交流中,我被熔煉成一個完整的人,而在純潔的、激烈的性摩擦中,我又被燒成原先的自我。我從融合的基質中被趕了出來,進入高度的分離狀態,成為十足單獨的自我,神聖而獨特的自我。寶石從混雜的泥坯中被提煉出來時大概就是這樣的。我愛的女人和我,我們就是這類混雜的泥坯。隨後在熱烈的性愛中,在具有破壞性的烈焰中,我被毀了,貶低為她那個自我。這是毀滅性的欲火,世俗意義上的愛。但惟有這火才能使我們得到淨化,使我們從混雜的狀況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特的如寶石一般純淨的個體。
所以說,完整的男女之愛是雙重的,既然是一種融化的運動,把兩者融合為一,又是一種強烈的、帶著摩擦和性激情的分力運動,兩者被燒毀,被燒得徹底分開,成為迥然不同的異體。但不是所有男女之間的愛都是完整的。它可以是溫柔的,慢慢地合二為一,如聖法蘭西斯和聖克萊爾,聖瑪麗和耶穌之間的愛。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沒有分離,看不到統一,也不存在獨特的異體。可見,這所謂神聖的愛其實隻是半個愛,這種愛卻知道什麼是最聖潔的幸福。另一方麵,愛又可能是一場性滿足的美妙戰鬥,動人而可怕的男女抗爭就像特裏斯坦和艾索德。這些超越驕傲的情人,打著最崇高的旗幟,是寶石一般的異體。他是十足的男性,像寶石一般脫穎而出,桀驁不羈;而她則是純粹的女性,像一枝睡蓮,亭亭玉立於其女性的嫵媚和芬芳之中。這就是世俗的愛,它總是在欲火和分離的悲劇裏結束。到那時這兩個如此出眾的情人會被死神分隔開。但是,如果說世俗的愛總是以痛心疾首的悲劇而告終,那麼神聖的愛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總是以強烈的渴求和無可奈何的悲哀而告結束。聖法蘭西斯最後死去,撇下聖克萊爾孑然一人,悲痛欲絕。
勢必會合二而一,永遠如此——感情交流而產生的甜蜜的愛和性滿足後產生的自豪的愛總是融合在一起的。那時,我們就像玫瑰,甚至超越了愛。愛被包圍、被超越了。我們成了完全融合的一對,同時又像寶石一樣是獨立的個體。玫瑰包圍並超越了我們。我們組成一朵玫瑰,而不是其他。愛情和激情,這兩種心境截然不同。但是,詩人、凡夫俗子、哲學家和天真幼稚的人,一直將二者混為一談。
愛情和激情
[英國]巴爾紮克
愛情和激情,這兩種心境截然不同。但是,詩人、凡夫俗子、哲學家和天真幼稚的人,一直將二者混為一談。愛情具有感情的相互性,確信那種享受是任何事物都破壞不了的,快樂絕對是一貫相互交流的,兩顆心絕對是完全心心相印的,因而勢必排除了嫉妒。
占有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對愛情不忠,使人痛苦,卻不會使人離心離德。感情的熱烈或激動絕不忽強忽弱,而是持續不斷的幸福感情。最後神妙的氣息吹來,將向往之情擴展到無限時間的始終,為我們將愛情點染成同一種顏色:生活有如晴朗的天空,是碧藍碧藍的。而激情是預感到愛情及愛情的無限,每一個痛苦的靈魂都渴望著愛情的無限。
激情是一種希望,這種希望可能變成失望。激情同時意味著痛苦和過度。希望破滅時,激情便中止了。男女之間可以有數次激情,而互不玷汙聲譽;向幸福奔去是多麼自然的事!而在生活中卻隻有一次愛情。對感情問題的一切辯論,無論是書麵的也好,口頭的也好,都可以用這兩個問題來概括:這是激情呢?還是愛情?如果不能體會到使愛情始終不渝的歡樂,愛情也就不存在。關於愛情
[法國]帕斯卡
人的精神中如果有濃烈柔美的部分的話,那麼這就是愛情。控製著這種濃烈柔美感情的是純粹的、上等的、高雅的、理性的活動……女性希望看到男性心中的濃烈柔美之情,我認為這是能夠俘獲女性之心的最關鍵的一點。
如果以同一種觀點看,人的精神會疲勞衰弱。所以,盡管希望愛的歡樂是穩固的、長久的,但有時也有忘卻愛的必要。這不是犯了不忠實的罪,不是因為另有所愛,而是為了恢複可以更強烈去愛的力量。這是無意識地發生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趨向這樣,人的本性期望如此,命令人們如此行動。不過,正是這一事實,常常導致人的本性的悲慘結果。
在缺乏表露自己感情的勇氣時,愛的歡悅之中既有痛苦,又有快樂。為打動無限尊敬的人而製訂各種行動計劃時,那是一種怎樣狂熱的迷戀啊。每天苦苦思索尋找表明心跡的方式,而且為此浪費了應當同所愛慕的女性相敘的時間……
如此發展下去,這種充實感有時會凋萎,而且得不到愛情之源的灌溉,於是可悲地衰竭。心被與此相反的種種感情所占據,被割裂得百般零亂。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其照射到一線希望之光,情緒無論低落到何等地步,仍然可以激起以往那樣的高潮。婦人有時就是以這種遊戲尋求歡樂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戀愛時,自己似乎與以往判若兩人,並且深信所有的人都會感到這一點。但是,沒有比這一推理更錯誤的了。不過,理性由於為感情所蒙蔽,並不能做出完全可靠的判斷,而且總是處於波動之中……愛的道路越長,感情敏感的人越感到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