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無巧不成書,又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李明達本想帶徐真戲耍自家哥哥,卻沒想到躲於屏風後麵,卻將這麼大一樁陰謀給聽了去,心知哥哥李治已經被朝堂爭鬥蒙蔽了純真,竟然為了打壓徐真而不顧她的名聲!
李明達是個溫和性子,向來將親人兄妹情誼看得極重,李治這番表現是傷透了她的心肝兒,忍不住就要衝出去說理,卻被徐真給拉了出去。
李治送走了慕容寒竹和長孫無忌,隻覺距離那金黃寶座又近了一步,心懷舒暢,腳步都輕快了許多,陡然想起將自家妹子和徐真冷落了,連忙來到內殿,卻發現空無一人,問了下人,說是淑儀小姐和徐將軍已經匆忙離開。
李治心頭固是疑惑,但想著也就作罷,喜滋滋到書房去,將慕容寒竹和長孫無忌的計策都寫了下來,要呈獻到聖人那廂去。
且說李明達回了淑儀院,兀自心傷,哭哭啼啼作了女兒態,徐真心裏也不好受,想著李治是個搖擺的人,聽信了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這兩個賊人,今後弱主強臣,難免遭受拿捏,心裏也苦思對策。
果不其然,到得翌日,李明達就被召入了宮中,聖人也不忍斥責,隻溫言軟語提點,李明達感受到自家大人的疼愛,越是不敢造次,每日裏又思念得緊,抑鬱起來,整個人都消瘦了不少。
李治既將建議呈獻上去,聖人果是大喜,命魏王李泰安排下去,又叫李治從旁輔助,召集多國使臣,參與婚試,將此辦成一樁盛宴,多有與民同樂的態勢。
魏王李泰也想有所建樹,欣然領命,與鴻臚寺諸人妥善布置,至於考題,卻聽從聖人之意,與李治合謀起來。
二人雖有爭鬥,卻到底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共事之餘難免談及閑雜事,勾起許多過往回憶,感受到許久未曾有過的兄弟情誼,李治陰柔,李泰卻是磊落,然儲君之位隻得一個,李泰心中暗自下決心,無論如何也隻作君子之爭,不害李治性命。
李治卻因慕容寒竹的考題得到采納而心頭暗喜,想著終於是可以超越哥哥李泰,當李泰的大度,當成了可欺。
有李泰和李治相輔相成,諸多詳細很快就製定了下來,交付鴻臚寺和工部等幹係部門好生布設,又命人將此方案發放下去,諸國求婚使者團頓時雀躍起來。
這些個番邦異族皆以尚唐朝公主為榮耀,甚至於琉球等小國都派遣有使者到此,聽聞大唐皇帝陛下要賜婚吐蕃,恨不得馬上送信回去,讓自家王上也攻打一下唐國的邊境,好效仿吐蕃。
如今得了這個消息,自然是搜羅人才智囊,勢必要在婚試之中爭奪魁首,為本國掙回一個唐朝公主!
這邊倒是興奮難耐,祿東讚卻愁雲慘淡,連忙將慕容寒竹給召了回來,商議婚試之事。
他雖通曉大唐風物人情,但別國的使者同樣不甘示弱,且這是吐蕃第一次如此正式地與大唐接洽,若有差池,今後少不得傷了往來。
念及此處,他也顧不得先前對慕容寒竹的怨恨和忌憚,懇切問策於他,慕容寒竹雖然表麵上熱情相待,然卻顧左右而言他,隻是不提婚試之關鍵,祿東讚乃吐蕃大論,又豈會受氣,不與之辯論,二人不歡而散。
送走了慕容寒竹,祿東讚又擔憂起來,思來想去,隻能拜托鴻臚寺的人,動用金資,希望能夠接納一些朝中貴胄,以增贏麵。
聽聞忠武將軍徐真聖眷正隆,祿東讚也不顧鬆州之戰曾經與徐真對壘,換了唐人裝束,齎了厚禮,往神勇爵府來拜會。
徐真從晉王府歸來之後,一直在思量此事對策,一來他確實不願意看到李無雙遠嫁他鄉,但曆史潮流由不得篡改,若慕容寒竹和李治得逞,吐蕃失了賜婚,李無雙就無法嫁到吐蕃去,聖人會因此而折損顏麵,李泰也會因此而遭遇責罰。
雖有千萬個不願意,但終究不能讓曆史發生變動,更不能眼睜睜看著慕容寒竹和長孫無忌成為李治的臂膀,他總覺得慕容寒竹接近李治,背後還有著更大的陰謀,故而決不能坐視不管!
心意既已決,聽聞祿東讚親自來拜會,徐真又豈有不見之理,不過為了掩人耳目,也不敢久留祿東讚,收了厚禮之後,馬上就將其打發了回去。
這祿東讚為了討好徐真,可是下了好大一番苦功,知曉徐真乃祆教使者,遂命人獻上吐蕃國中珍藏的祆教法器一件,典籍一部,皆是價值連城的古物!
哪裏知道這徐真收了東西卻不辦事,氣得祿東讚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想要結交其他朝中權貴已經來不及,隻能哀歎著聽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