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從池水裏冒出半個頭來,發現人群死一般寂靜,也不敢上岸,突然聽得人群爆發出驚恐萬狀的呼喊,卻見得人群之中,又一個徐真緩緩往高台上走去,卻是易容成徐真的張素靈了!
趁著人群呼喊之際,徐真連忙從池水之中爬出來,借助凱薩的掩護換了一身幹淨衣服,這才鬆了一口氣。
魔術師戒條之中有這麼一條,不在同樣的觀眾麵前表演同樣的魔術,這已經是他在太液池第二次表演分身術,說不得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然而他為了效果,他也顧及不了這許多。
但見張素靈惟妙惟肖地模仿著徐真的步態,舉著一麵彰顯大唐軍威和聖人恩澤的唐旗,緩緩走上高台,半跪著獻與李世民,魏王李泰作為主持人,代聖人接過了唐旗,使足了力氣揮舞旗幟,高聲喊道:“大唐永勝!”
“大唐永勝!”
“大唐永勝!”
在場的人們跟著高喊,心中滿滿的都是自豪與驕傲!諸多使節感受到唐人的熱血與團結,心頭盡皆肅然,更加堅定了迎娶公主,與大唐建立穩固外交的決心!
李泰將旗幟獻與聖人,這一儀式才算結束,張素靈默默下台,混入官員之中,與徐真再次調換了過來。
根據先前的籌備,這第一道考題正是以旗幟為內容,由聖人親自發布,然而聖人命千牛衛將旗幟插在旁邊,卻命人捧來一盤明珠,要賜予神勇伯爵徐真。
徐真待得張素靈揭下假麵皮,這才出現在人群之中,猛然聽到聖人要賞賜自己,連忙上了高台。
鬆州一戰之後,牛進達等人都得到了極高的封賞,這也是為了東征高句麗做準備,然而鬆州之戰的首席功臣卻沒有得到任何的賞賜。
這也是李世民聽從了長孫無忌和岑文本等一幹老臣的諫言,生怕徐真升遷太快,心性沉澱不下來,這才暫時壓了下來。
如今徐真在儀式上彰顯大唐國威,使得萬眾臣服,作為皇帝陛下,李世民自然要賞賜下去。
而且他賞賜明珠也不是無的放矢,因為晉王李治將魏王李泰和鴻臚寺所製定了試題呈上來之後,這第一道題目,就是跟明珠有關!
“徐愛卿文武雙濟,正是我大唐英才的典範,朕以明珠相賜,正是希望我大唐英豪有如這明珠一般,絕不蒙塵埋沒!”
徐真感受到李世民的良苦用意,心中頓時溫暖,謝恩道:“聖上隆恩,徐真敢赴死以報效!”
李世民笑著滿意點頭,連聲說好,而後又指著徐真雙手上的托盤道:“即使如此,這第一道婚試難關,就以這明珠為引吧。”
諸人見得重頭戲碼即將上演,一個個心頭激動,而諸多使節也是躍躍欲試,隻剩下魏王李泰如遭雷擊,呆立於原地,卻是一時不知所措也!
他猛然朝弟弟李治投去質疑的目光,後者卻故意不接觸哥哥的目光!
“稚奴賣我也!本王還秉承君子之爭,這稚奴怎可如此待我!”李泰怒火中燒,很快就想到了其中曲折,他也沒個戒備,將試題都交於李治,由他呈獻與陛下,畢竟這個提議本來就出自於李治,也正是因為李治的推舉,聖人才分派給他李泰和鴻臚寺。
故而他感懷李治的恩情,將題目放心交給了李治,也不獨貪了這功勞,沒想到李治卻偷偷將試題給調換了,如此一來,魏王李泰對接下來的試題內容一無所知,又該如何主持這場盛世?!!!
徐真也是心頭大驚,這婚試的題目內容可都是李泰透露給他的,如今聖人借賜明珠拋磚引玉,顯然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有意為之,再看李治和長孫無忌、慕容寒竹等人的表情,徐真已然明白了過來,這李泰是被李治給坑了一道!
李世民見得兒子李泰呆若木雞,久久不來接洽,心有不滿,眉頭一皺,不由問道:“雀兒(李泰乳名青雀),如何還不開始?”
李泰渾身顫抖,心裏憤怒到了極點,卻又無法當場發作,思來想去無對策,卻又不想輕言放棄,一張俊俏臉麵頓時漲得通紅,氣氛怪異到了極點,台下紛紛議論起來,這魏王可是失態之極了!
李世民素知李泰重禮儀,如此盛大場合之上,他是不可能失神的,但事關大唐威嚴,李泰呆若木雞,顯然是對考題不熟,不知如何接應,也難怪考題由李治獻上來,感情這李泰對考題沒有任何的接觸啊!
作為此次比賽的主持者,李泰居然連試題內容都不清楚,這讓李世民如何不憤怒!
然而他跟李泰一樣,如此關鍵時刻又怎能失態,不由暗歎了一聲,將目光掃向了李治,李治心領神會,強壓心頭喜悅,出而請命道:“泰哥兒為了這典禮,日夜操持,心神損耗,精神不濟,不若就由稚奴接替這剩下的環節吧...”
李泰身子一僵,猛然抬起頭來,眼中滿是悲憤委屈的淚水,然而李世民隻是冷哼了一聲,朝他擺手,示意魏王下去!
心頭一涼,李泰怒而看向李治,後者卻是雲淡風輕,似乎這所有的一切跟他無關一樣,待得李泰忿忿下去之後,他才緩緩開口道:“南越有珠,中有九曲,今賜爾等軟綾一根,能使綾線穿珠者,即可得勝,今番由聖上親自出題,還望諸位盡顯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