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遺愛獻策高陽威逼(1 / 2)

或有雲曰,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徐真正是知曉此等道理,才暗中示意李明達,借助聖上之力,及時叫停了婚試,阻滯了李治的謀劃,否則一鼓作氣之下,李泰必壞了這場盛事,招致聖人所不喜。

且說李泰從神勇爵府回歸之後,仍舊無法靜心,遂連夜來淑儀院見李明達,探聽聖上對此事的姿態,李明達反感李治的作為,遂將徐真之授意告訴李泰,這魏王後怕不已,越是對徐真感激涕零。

其時李泰受盡恩寵,一出生就被高祖李淵冊封為宜都王,次年三月進封衛王,授上柱國;作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後爵位原本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將其封為了正一品的衛王,而非從一品的嗣衛王,乃繼李元霸之後, 對李世民父子極大之恩寵。

到得李世民繼位,於貞觀二年又將年僅九歲的李泰改封越王,並封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督常、海、潤、楚、南和等十六州軍事,封揚州刺史, 又督越、婺、等六州,不僅不之官,封地更是多達二十二州之多!

而反觀同時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僅有區區八州,貞觀五年,李泰在任揚州大都督的同時,又兼領左武候大將軍一職,仍不之官,貞觀六年,又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餘官如故,仍舊並不之官,八年,兼領左武候大將軍的同時,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職。

這雍州即京兆府,乃大唐王都所轄之地,自此李泰又兼任了掌管西京長安的長官。到了貞觀十年,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等七州軍事,餘官如故,李世民不僅舍不得愛子就藩,甚至還一度下詔想讓李泰搬進武德殿!

這武德殿臨近東宮,魏征曾言其乃近儲後焉,當年齊王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得以與李建成互通有無,有鑒於此,魏征不得不極力諫止,這才作罷。

由此可見,魏王李泰寵冠諸王並非虛言,也正因此,他才侍寵傲物,自覺有資格爭奪皇儲之位也。

待得李承乾謀反被廢黜,作為嫡次子的李泰也就名正言順得以繼承皇儲之位,此乃長幼有序,以中書侍郎岑文本為首的一幹老臣,自是支持李泰,又得柴紹公之子柴令武,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眾多朝中新貴力挺,李泰自覺儲君之位十拿九穩。

可偏偏這個時候,李治卻蠢蠢欲動,又得了司徒長孫無忌和諫議大夫褚遂良等人的支持,欲爭奪這儲君之位,褚遂良更是諫言聖上,言道若李泰得勢,晉王李治必定受其所害。

李世民素知自己對李泰過分寵溺,真怕李泰會對李治不利,這才久久無法定下儲君的人選。

這一次李治正麵與李泰爭鋒,使得李泰頗為被動,為聖人所不喜,李泰又豈能善罷甘休,遂召來柴令武和房遺愛,連夜商議對策。

這柴令武乃是譙國公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尚巴陵公主,封駙馬都尉,授太仆少卿,常出入內宮,與李泰私交甚密,遂成心腹。

又有梁國公房玄齡次子、太府卿房遺愛,掌管金帛財帑,行走大內,來網勾結,遂成密友。

這廂剛剛坐下,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韋挺與魏王府長史杜楚客聯袂而來,共商今日之事。

這韋挺幼時與隱太子李建成頗有情誼,武德年間與王珪、杜淹等人一同遭流放,直至當今聖上登基之後,才得了重用,聖人更是將其女許配與齊王李佑為妃,而後李佑謀反事發,他雖沒有受到牽連,心中卻時常記恨。

至於杜楚客,因其子被凱薩殺死,凱薩卻憑借著徐真之勢安然無事,由是心有憤恨,與韋挺等人密謀著要推舉魏王成就大事。

房遺愛雖為房公之子,卻無乃父之謀,誕率無學而有武力,據說即將要擢右衛將軍了,論及今日之事,房遺愛大言不慚,欲招徠死士來圖謀,諸人也是哭笑不得。

好在杜楚客和韋挺老謀穩重,知曉對症下藥,若要解除當前危機,扳回局勢,隻有兩個法子,要麼重新立題,要麼得到李治手中的餘題。

如今聖上對李泰心生失望,想要稟明聖上,重新立題,顯然不太可能,至於如何得到李治手中剩餘的題目,同樣難度不小,幾個人好生商議,卻終究是沒個結論。

正愁雲不展之時,柴令武卻突然想起一事來,連忙問及房遺愛道:“俊哥兒(房遺愛名俊,字遺愛)可曾聽夫人說過武才人之事?”

房遺愛聞言,頓時雙眸一亮!

其妻高陽公主深得聖上鍾愛,與柴令武之妻巴陵公主私交甚篤,得以常結伴入宮,請安吃宴,消遣遊玩。

這宮闈之中,不乏流言蜚語,高陽公主又是個刁鑽的性子,最喜探聽,卻是聽說晉王李治與宮中五品才人武媚有著不可告人的私密,言之有鑿鑿,頗讓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