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徐真拜會幽州受製(1 / 2)

離了長安之後,徐真頓感輕鬆,雖然心頭對李明達仍舊有些愧意,但很快就被沿途風光給抹除了心頭不快。

從長安往東到東都,汴州可達山東,而自汴州北上即可到達幽州,南下則可到揚州去,或者出了長安往東北,經河東到太原,自太原即可到達幽州,到了幽州,自然可以前往營州了。

且說幽州乃隋唐重地,隋煬帝稱之為涿郡,其時築臨朔宮為行宮,大業七年後三次用兵高句麗,皆以涿郡為後方,集結兵馬軍器與糧儲。

到了武德元年,唐興隋亡,並改涿郡為幽州,治所在薊城,稱之為幽州城。

彼時大唐於各州設立總管,並加持節,設洺、荊、並、幽、交州等五州為大總管府,七年又改為大都督府,由是複名都督。

今次要對高句麗用兵,幽州說不得仍舊會成為重地之重,是故徐真不得不沿途到幽州走一遭,這也是聖上親自交代過的事情。

雖然急著趕往營州救秦廣,然既到幽州,少不了要見一見幽州刺史高履行,這位可算是年少有為,父親高士廉乃太子太傅,位極人臣,他又娶了東陽公主,封駙馬都尉,掌握一方實權,可算是封疆大吏了。

其時貞觀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軍士又受尊重,徐真帶了三百親兵,一路浩蕩,並無阻礙,到了幽州,生怕高履行猜忌,遂命弟兄們在城外紮寨,徐真帶著凱薩和張素靈,在周滄等一十四紅甲衛的保護下,獨自入城,拜會高履行。

此時的高府之中,高履行正與先前趕來的慕容寒竹高談闊論,慕容寒竹出身世家望族,又學識淵博,高履行也是貴胄之後,二人意氣相投,又同為李治這邊的勢力,自然是相談甚歡。

李治早已將徐真視為絆腳石,慕容寒竹又有心壓製,高履行又如何不明白其中款曲,是故見得徐真拜帖,隨手就扔在一邊,仍舊與慕容寒竹說笑。

幽州長史高狄乃從五品下的官職,又是高履行的堂親,平素多有壓榨,欺男霸女,橫行無忌,靠著揣度刺史心思才得以晉升,見高履行無視了拜帖,自然曉得做事,當即吩咐下去,讓徐真吃了個閉門羹。

高狄屍位素餐,哪裏懂得朝中大事,幽州之地,對徐真之名也少有聽聞,徐真領了營州都尉,自然得罪營州的原班人馬,而營州都督張儉素來護短,與高履行又來往過甚,慕容寒竹又從中唆使,也難怪徐真吃了癟。

徐真早知此行不會順利,沒想到初到幽州就發生這等事情,心裏自是很不舒暢,不過他的目的地是營州,這高履行自恃也就算了,不拜會罷,反正一通拜會不過是官場明麵客套而已。

可讓徐真氣憤的是,幽州城守居然不予通關,這就讓徐真憤怒了!

徐真好歹也是個即將赴任的軍官,手頭有朝廷官文,又兼任巡檢觀察使,督促幽州和營州軍務,這等怠慢也就算了,居然連城關都不給通過,這不是赤*裸*裸的打臉麼!

城守校尉乃高狄的小舅子,名曰楊魁,好色無形,城中良人不知禍害多少,早從徐真入城之時,就已經垂涎凱薩與張素靈美色。

這小人不過是個井底之蛙,自以為得了高狄的信任,就可以為所欲為,見得徐真不受待見,越發不把徐真放在眼中,但徐真好歹頂著忠武將軍的名頭,對於他一個小小校尉來說,徐真可是天大的官兒了。

可這楊魁受了高狄的囑托,隻推說衙門有要務在處理著,徐真這三百親兵想要通關過城,需要層層通報,得了上頭得了命令,才敢放行。

過江強龍到底壓不住地頭蛇,徐真無奈之下,隻能先讓張久年安撫諸多弟兄,自己再次到刺史府上說事。

這一次卻說刺史在府上接待貴客,不便相見,又讓徐真回了。

眼看著天色已晚,徐真恨不得直接打進門去,不過高履行的老爹位極人臣,徐真也不想一上來就鬧事,隻能息事寧人。

幽州城不比長安,官驛簡陋,徐真也受不了寄人籬下的氣,就換下了軍甲,常服而出,帶著凱薩和張素靈,以及周滄,四人尋個酒樓,以便了解一下當地風氣。

正走著,卻聽聞前方傳來哄笑聲,循聲找去,轉入一條暗巷,卻見得一群浪子圍住一名老者和一個小丫頭,正在戲弄,為首者正是楊魁。

這老者苦心辯解維護,楊魁卻是不依不饒,上去就是一陣拳打腳踢,一群惡仆如狼似虎就要抓那小丫頭,老人哀求不斷,左右支架,苦不堪言,小丫頭卻是身姿輕盈,連連躲避,將一群惡仆弄得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