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都督陷害徐真反升(1 / 2)

徐真身為都尉,未作通告,擅自離開駐地,渡河進入高句麗境內,還帶回使節和百數護兵,雖救回了右果毅都尉,可原折衝都尉陳討文卻身死異鄉,值此大戰在即的關節,若有心陷害,坐他個通敵之罪都不為過!

張儉帶著都督府的人馬,可謂來勢洶洶,然而徐真卻鎮定自若,薛仁貴等人也領兵從地團趕來,與徐真的人馬彙聚一處,諸人見徐真孤身入遼,將秦廣給救了回來,有感於自家主公如山之恩,又豈能不效死,若張儉一意孤行,諸多弟兄說不得要武力護主!

其實張儉也不過故作姿態罷了,此時他還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心情煩躁,隻想拿徐真出出氣罷了。

見得徐真本部人馬如此硬朗,他也就憤憤而去了。

徐真一打聽才知道,皇帝陛下已經帶領文武百官和太子李治,離開長安而幸駕洛陽,房玄齡與李大亮留守長安,禦駕親征遼東已然進入正式流程!

據說將作大匠閻立德已於洪州、饒州與江州(三個地方都在現在的江西)籌建了四百餘軍船,用以運輸糧草,洛陽方麵也開始緊鑼密鼓籌備征遼事宜。

鑒於幽、營二州的地理位置,聖上已經命高履行和張儉率領都督府的兵馬,聯合契丹、奚和靺鞨等屬國之軍,先行刺探,為征遼大軍擔當開路先鋒。

然高履行遲遲未至,胤宗和高賀術等人被派往契丹等部落又未回歸,張儉隻有手中都督府軍,根本難以成事,洛陽那邊又催逼甚急,也難怪他無暇顧及與徐真之間那點私怨了。

張儉鬱鬱回府,大發雷霆,婢子戰戰兢兢不敢入內伺候,慕容寒竹搖頭一笑,徑直入了張儉書房之中。

“大都督何以如此?”

張儉見得慕容寒竹入內,麵色稍霽,長歎而坐,這才幽幽開口道:“崔先生有所不知,高履行遲遲未到,契丹等部族也未有消息傳回,本都督手中區區一府之兵,這徐真又不聽調遣,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慕容寒竹聞言,不由輕笑道:“都督何須憂慮,這胤宗與高賀術乃徐真死忠舊將,遲遲不歸,必是徐真暗中授意,隻要拿了徐真,又何愁此二人不回?”

張儉聞言,雙眸頓時一亮,然則片刻又浮現憂色,顧慮道:“這折衝府衙門雖無重兵,然徐真手下盡是驍勇之輩,再者,若強力拘捕,引發了衝突,這等節骨眼上,須是不甚好看…”

慕容寒竹心頭冷笑,隻將這張儉當成優柔寡斷,扶不起之徒,然口頭上卻獻策曰:“都督何須顧慮,高履行都督不出三日必定率兵抵達營州,若都督不放心,可屆時聯合一處,再拿了徐真便是。”

張儉微微點頭,心情似乎好了一些,命人置了宴席,與慕容寒竹對酌,二人相視而笑,所論者盡是國家大勢,人情軍事,故作赤忠姿態,心頭卻是另有計較。

彼時徐真要與張儉勘合魚書,將符兵都招募起來,本是未雨綢繆的先見之明,然張儉因韓複齊受了徐真羞辱,卻不肯用印,以至於徐真隻能將六百親隨護軍來充數,又募得四百誌願戰士,湊足了一千人之數。

哪裏想到聖上居然如此快速就安頓好國事,帶領文武百官和太子李治到了洛陽去,並命張儉募集府兵,對高句麗進行試探性進攻,並搜集戰地輿情。

此時張儉才想起要集結府兵,卻又礙於顏麵,不得不拉下麵子,讓韓複齊去知會徐真,然而徐真此刻正在圖壤,張素靈生怕漏了底細,托疾不出,韓複齊覺得徐真傲慢托大,又鬧將起來,周滄哪裏能忍,二人廝鬥了一場,韓複齊大敗而歸。

妻弟接二連三遭到徐真羞辱,張儉哪裏能忍,正要到折衝府衙門興師問罪,卻收到線報,說徐真出現在遼水岸邊,還帶著高句麗那邊的使節團!

張儉頓時明白過來,自己一直監視著的徐真,是假貨!難怪不敢持了魚書來勘合!

念及此處,張儉也是狠下心來,與慕容寒竹密謀了一番,說不得要將這遲遲未能召集府兵的責任,都推卸到徐真的頭上,彼時徐真未經通報允許,私自渡過對岸去救人,看他如何自辯!

徐真這邊的弟兄也是群情激憤,本欲招募府兵,好到對岸去要人,張儉不允,徐真隻能私自行動,將人救了回來,還帶回反抗軍同盟的使節,此舉無異於幫助大唐拉攏了一個帶路黨,然張儉非但不接見,居然還要以擅自行動藐視軍法的罪名,捉拿徐真,弟兄們又如何肯罷休!

此時折衝府一千人馬,六千乃本部親兵,四百則是新募誌願兵,再加上一百隧洞護軍,戰力不可謂不凶猛,張儉有心拿捏也無兵可用,與慕容寒竹苦等了三日,終於是盼到了高履行到來。

這日晴空無雲,高履行率幽州都督府兵馬,與張儉一道,前往營州折衝府地團興師問罪,弟兄們個個義憤填膺,然徐真卻不願多造事端,囑托張久年等人一番,束手就擒。

張儉和高履行拿了徐真,即刻將徐真私自行動,導致營州府兵招募延遲之事寫了奏章,快馬送到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