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高延壽聽聞乙支納威之言,心頭頓時掀起驚濤駭浪,本以為這小丫頭隻不過是草莽流民之屬,哪裏會想到跟大莫離支泉蓋蘇文扯上了關係,真真是藍田隱璧,滄海有遺珠,凡間落了鳳雛!
彼時有乙支文德大將軍,力挽狂瀾,打退隋煬帝三次征伐,素來被視為高句麗名垂青史第一人,如今有大莫離支泉蓋蘇文挾王而攝政,權傾四野。
若果真如乙支納威所暗示那般,眼前這個小丫頭乃是泉蓋蘇文的女兒,其價值可就真比敏恩郡主高惠甄還要巨大了!
張素靈為人聰慧,然畢竟到遼東的時日尚短,隻能聽懂簡單的高句麗語,然而左黯卻是幽州府的斥候,為了探聽敵情,經常與營州斥候潛入遼東,對高句麗語並不陌生,聽聞二人談論寶珠的身份,自是震撼難平。
他本以為寶珠與自己一樣,自幼孤苦,哪裏知道居然還有這等內幕!
可當他朝寶珠投去質疑的目光之時,後者也是一臉的茫然,唯獨青霞子麵色陰暗,沉默不語。
“是啦是啦!若非身份詭異,又怎會待在銀珠郡王高仁武的身邊,又有青霞子這等奇人隨從護衛!”
寶珠自然聽得懂乙支納威和高延壽的對話,可她努力回想,腦子裏卻是一片空白,隻記得青霞子和銀珠郡王跟自己說過,她是個孤兒,隨著流民潮流浪到了遼河畔,又受了重傷,才被銀珠郡王救了下來。
難道自己果真是泉蓋蘇文的女兒?如果是這樣,又該如何自處?
寶珠念及此節,心頭難免抑鬱,高延壽卻如獲至寶,命貼身婢子將寶珠請入內宅,好生照看,好吃好喝伺候著,生怕掉了一根毛。
相較之下,其他人可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乙支納威雖為人倨傲,然到底是世家出身,眼力還是有的,當場看出青霞子憂心忡忡,想必是知曉寶珠的身世,遂命人押入死牢,準備嚴刑拷打。
青霞子雖隻剩一把老骨頭,但道術無雙,又暗藏殺人手段,若爆發起來,誰人能近得他的身?
可他心中有愧,卻亂了心緒,因為他深諳此中真相,對於寶珠丫頭來說,這真相卻讓人有些無法接受。
青霞子本名蘇元朗,乃大唐詭異道人,彼時榮留王還在位,為與大唐交好,遂使國人由佛改信道,遣使到大唐求道藏八部,蘇元朗正是護送道藏的道教宗師。
榮留王自是款待青霞子一行,並尊為國師,請青霞子傳道藏於國內信徒,四處開壇布道,也曾風靡一時。
其時銀珠郡王獨愛道宗之理,常與青霞子辯論,一來二往就結成了莫逆,亦師亦友,受益匪淺。
泉蓋蘇文越發勢大,榮留王心中忌憚,遂召銀珠郡王高仁武來密議,設下計策,讓泉蓋蘇文到青霞子的道觀之中聽講,趁機殺之,以絕後患。
豈知泉蓋蘇文手眼通天,洞徹了計策,並未赴約,並設宴以求諒解,順勢表明心跡,自己並無爭頂之心,文武百官一同赴宴,榮留王也不疑有詐,卻被泉蓋蘇文猝然發難,斬殺了百餘官員,最終連榮留王都逃避不過,死無全屍。
銀珠郡王知曉事情敗露,連忙將榮留王的後宮火種全數轉移,依仗禁衛軍想要逃出丸都城,然而泉蓋蘇文卻封鎖了路線。
文武雙全的銀珠郡王當即生出妙策,派了宮女和宦官假裝王子郡主,由禁衛軍帶著突圍,真正的王子郡主卻偽裝成道徒,由青霞子帶出城去,為了掩護,銀珠郡王還帶兵突襲泉蓋蘇文的府邸!
其時泉蓋蘇文生育了三男一女,長子泉男生和次子泉男建雖然年輕,卻早已丟入軍中磨礪,三子泉男產被秘密送到了百濟國中,就隻剩下年僅十二歲的幼女泉男茹,獨享泉蓋蘇文之慈愛。
高仁武也是國恨家仇燒紅了雙眼,入了泉蓋蘇文府邸就是一陣屠殺,泉男茹雖出身將軍世家,也修習得些許武藝,然家族突遭滅殺,也是驚慌失措,帶著諸多姨娘躲入一座竹樓,高仁武這邊的豪傑四處放起火來,無處可逃,藏匿者紛紛跳樓,泉男茹也隨之跳樓求生,卻被摔傷了頭腦,失去了記憶。
高仁武這邊要斬草除根,但凡跳樓未死者,盡皆補刀,輪到泉男茹,高仁武見她年幼,又考慮著總有一天要殺將回來,是故將泉男茹帶走,本想著好生欺騙改造一番,豈知小丫頭卻失去了記憶,反倒省了許多事。
這邊放火殺人,奪了泉蓋蘇文的女兒,高仁武也不敢再做逗留,慌忙逃出丸都城,尋到青霞子之後才知曉王子郡主遭遇了一次截殺,也不知能否存活下來,青霞子也受了重傷。
無奈之下,高仁武隻能在青霞子的引導之下,偷渡過了遼水,奔大唐來求援,為了搜捕高仁武,泉蓋蘇文不惜發兵遼西,營州一片警戒,高仁武與青霞子隻能帶著泉男茹逃到了幽州。
小丫頭的傷勢也恢複了不少,但腦子記不得事情,二人商議了一番,就將泉男茹取了諧音,改名寶珠,又給她編造了孤兒的身世,這才到幽州府去求見。
其時高履行為幽州府都督,倨傲至極,也不接見,隻讓長史高狄出麵處理,這高狄支支吾吾也拿不了主意,高仁武心切國內形勢,請求幽州府派人搜救諸多王族後裔,然高狄卻推遲拖延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