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雖然是地仙一般的人物,可也不是想進宮麵聖就能隨時如願的,太史令雖然通過聖人近侍透露過袁天罡再現人間,然聖上如今每日與蘇元朗李淳風論道,又享受著徐真親自設計的洞天福地桑拿,整日排毒,積鬱餘毒盡去,越發信賴蘇李二人。
蘇元朗乃內丹修煉的宗師,並不需要借助外物,也不構築丹鼎,更不需要服用石散,引導著聖上每日吐納,李世民果真容光煥發,空虛的身子也慢慢氣血充盈起來。
這日天好,李世民心情更佳,見得身體調養恢複了大半,遂決定出宮走動走動,蘇元朗和李淳風自是作陪,跟著蘇元朗修道一段時間之後,李世民也變得低調了許多,輕車簡行,開往慈恩寺而去。
這慈恩寺位於朱雀街東麵第三街的進昌坊,寺廟南臨曲江池(黃渠),建有十餘庭院,近二千房間,重樓複殿、雲閣高聳、禪房幽深而清淨,諸多塑像遍布寺中,可謂壯觀無比,雖仍未落成,前來拜祭和遊玩的人已經絡繹不絕了。
此地遠在北魏道武帝時就建了個淨覺寺,到了隋文帝時,又在淨覺寺故址上修建了無漏寺,也就是到了今年年初,皇太子李治為了追念聖文德皇後,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這才下令修建,是故名為慈恩寺。
如今過了半年,主體工程已經差不多完成,乃度僧三百,請五十高僧入住,又別建翻經院,請玄奘法師移居,翻譯經文,聖上雖然體力不支,然彼時還是帶著皇太子和諸多後妃等,於安福門樓親執香爐臨送,前來觀禮者多達數萬人!
當時聖上無心久留,卻也被民眾崇佛的熱情所感染,眼下身體有所好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慈恩寺。
玄奘法師趕緊放下手頭翻譯工作,率全寺僧人出來迎駕,入寺之後,聖上又命人取來一本冊子,此乃聖上沉屙之餘親自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
法師一看,序文之中不乏盛讚,雲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也。
玄奘不禁心頭感動,連連感謝聖上之隆恩,事起於今夏,法師將譯好的《瑜伽師地論》呈現給聖上,並請聖上作序,其時適逢聖上染病,法師也並未寄托希望,沒想到聖上居然還記得此事!
李世民見法師歡喜,遂趁機勸說法師還俗為官,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勸法師還俗了。
“朕今觀法師詞論典雅,風節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遠,堪公輔之寄,然坐山林而譯經卷,卻又是我大唐子民之失也…何不罷道而助秉俗務,致朕之左右,共謀朝政?”
玄奘乃得道高僧,萬般俗事早已洞徹,隻是含笑答道:“玄奘少踐緇門,伏膺佛道,玄宗是習,孔教未聞。今遣從俗,無異乘流之舟使棄水而就陸,不唯無功,亦徒令腐敗也。願得畢身行道,以報國恩,玄奘之幸甚。”
聖上聞言,眉頭微皺,不過這也不是玄奘第一次拒絕還俗,李世民也不好在糾纏。
其時中土佛教已經頗得人心,玄奘歸國之後,信奉者更如天上之繁星,地上之螻蟻,數而不可勝數,若將這些信徒掌控起來,又何愁人心不穩?
可惜的是,玄奘並不想讓佛教徒淪為社會輿論導向的工具,是以多次拒絕了李世民,而李世民還以為玄奘仍舊心懷不滿。
想當初玄奘上表請求西行取經,他李世民是拒絕的,玄奘隻能私自出發,遊曆了十八年才載譽歸來。
回歸之時,李世民還在洛陽,忙不迭親自接見玄奘,初次見麵就生了讓其還俗之念,玄奘自是以翻譯經書為由,推脫了李世民。
玄奘為了探究佛法,一人西行五萬裏,曆經苦難才到了天竺的那爛陀寺取得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大小乘之法。
貞觀十五年之時,玄奘抵達中天竺,戒日王優渥禮待之,並決定以玄奘為論主,於曲女城中召開辯論大賽,東西南北中五天竺共十八位國王,三千多大小乘高僧與外道二千餘人參加大會。
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一時名震整個天竺大地,被大乘尊為“大乘天”,小乘則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請玄奘法師參加五年一度,曆時七十五天的無遮大會,這才讓玄奘載譽而歸。
玄奘法師帶著佛舍利一百五十顆、佛像七尊、經論六百五十七部,回到了長安,此時聖上禦駕親征遼東,已駐蹕洛陽,得知法師歸國,詔令在洛陽接見,法師不得不奉詔匆匆上路,並在洛陽宮的儀鸞殿受到了聖上的接見。
其時洛陽人無不彈冠相慶,傾城罷市,共睹法師尊顏。
離家十八載,法師難免思鄉情切,見家鄉東南的少林寺遠離世塵,清幽靜謐,遂向聖上表示,希望前往嵩山少林寺譯經,然而聖上並未應允,就像當初不準他西行一般拒絕了他,法師不得不折回了長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