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繼位徐真加封(1 / 2)

李治得了長孫無忌的囑托,在程知節的飛騎軍護送之下,回到了皇宮,當即以李世民的名義,將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勣黜為疊州刺史,即刻赴任。

李勣雖不知李世民已然駕崩,然則他心思玲瓏,自己突然被黜,又怎會想不通其中關節?一想起李世民一向的作風,不由心驚膽寒,連家都沒有回,直接到疊州赴任去了。

程知節率領飛騎軍在左延明門外一直宿衛,生怕發生劇變,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則帶領諸多侍衛,護送著天子的車駕,如往常一般,將太子的遺體運回了京城,安頓在兩儀殿。

對於未完成的遺詔,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兩邊也產生了極大的分歧,而後隻能采取折中的辦法,兩人都暫時放棄主持朝政的權力。

是故以太子左庶子於誌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中,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為中書令。

李治又命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敬德接替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將宿衛玄武門的北屯營奪過來,連百騎都收了回去。

到了二十九,諸事安排妥當,終於在太極殿發喪,宣示李世民的遺詔,皇太子李治,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四海八荒的部族人氏猝聞噩耗,無不悲痛欲絕,在朝做官的或是來朝進貢的,足有幾百上千人,無不剪斷頭發、用刀劃臉、割耳朵,血流滿地,用他們部落的方式,來哀悼這位大唐的天可汗。

李治繼位之後,開始緊鑼密鼓地發布一係列決策,由於李世民病重之初他就已經開始處理朝政,所以冷靜下來之後,也展現出了他能幹的一麵。

軍國大事不可停下不辦,平常的瑣碎政事,都委托給諸多官署,在外任都督、刺史的藩王,都可以到國都來奔喪,隻是濮王李泰卻被排除在了名單之外!

非但如此,李治還廢止了李世民對遼東的征戰籌備以及各項土木工程,終於是將國內情勢給穩定了下來。

其實他的憂慮不得不說是多餘的,因為有李世民先前為他鋪路,根本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故,隻是新君繼位,由不得李治不擔心罷了。

六月初十,李治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掌管尚書、門下二省事務,可謂權傾朝野,褚遂良等多有怨言,但擔憂朝堂震蕩,也不敢大鬧。

長孫無忌也擔心會遭遇群臣的一致彈劾,隻能辭退尚書省的職務,李治又任命他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簡直要獨攬朝政了。

七月,征討車鼻可汗的徐真終於回到了長安,果然不出所料,回來之後,已經變了天,李治成為了當今天子,而長孫無忌則位極人臣,獨攬朝政,連慕容寒竹都成為了正四品的中書侍郎,崔氏一族由是再度崛起!

徐真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在如今這等情勢之下,李治若不重用他徐真,以長孫無忌的權勢,想要整治徐真,簡直不要太容易。

李世民辛辛苦苦將徐真栽培起來,防止長孫無忌挾持李治,專權獨斷,可沒想到李治最終還是將徐真當成了敵人,卻將權力都交給了長孫無忌,不得不讓人覺得可笑。

郎將高侃本來就是長孫無忌這邊的附庸,剛回朝就將功勞都攬了過去,還彈劾徐真作為行軍大總管,毫無作為,昏庸無能,貪生怕死,差點將軍隊葬送敵手,請求聖上從嚴處置徐真!

徐真一時心灰意冷,也懶得理會這等小人的誣陷,剛回到徐公府,就聽下人將這段時間所發生之事都說了一遍。

聽說李勣被黜疊州,難免唏噓,趁著左屯衛大將軍的頭銜還在,趕忙進宮一趟,看了看李明達。

二人因為有了夫妻之實,李明達又傷心過度,又是在李明達的寢宮之中,徐真情不自禁,就緊抱著李明達,寬慰李明達。

沒想到長孫無忌卻知曉徐真必定會找李明達,那些女武官早已被撤除,安插了長孫無忌的親信,此時將徐真的浪蕩舉止密報上來,李治也是眉頭大皺。

他素知徐真和李明達的情誼,更清楚李明達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也十分疼愛這位小妹妹,況且自己跟武媚之間那點事,把柄都握在李明達的手中,他實在不忍對徐真動手。

特別是李世民彌留之時,真情流露,讓他感覺到父愛如山,雖然他沒有重用徐真,但心裏已經不恨徐真了。

當他處在李世民的位置之上,視野也變得開闊,看問題的層麵也提升了起來,鑒於過往與徐真的齟齬,他也很清楚其實徐真並沒有過錯,隻是慕容寒竹和長孫無忌逼迫之下,徐真不得不予以還擊。

可如今長孫無忌聯合了群臣,使得國內形勢得以穩定,他這個皇帝寶座才坐得安穩,若拂逆了長孫無忌之意,還處於過渡期的朝野,怕是經不起一絲絲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