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弄讚被害吐蕃易主(1 / 2)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改年號為永徽,是年為永徽元年,正月,冊立王思政之孫女王氏為皇後,長孫無忌與褚遂良雖貌合神離,然朝堂也算平穩安定,李治亦尊禮二人,恭己以聽,百姓阜安,頗有貞觀之遺風。

然而遠在九千裏開外的吐蕃,此時卻麵臨著王朝建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

年邁的器宗弄讚已經沒有精力處理政事,其嫡子共日共讚早逝,孫兒芒鬆芒讚尚且幼稚,偏偏這等時候,大論喬邦色卻將大唐使節徐真與大論葛爾東讚虜到了封地藏藩,宣告全國,要為兒子安兒喬之死,公審徐真與祿東讚!

此消息在短短的兩日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吐蕃,主戰派的大小領主紛紛領兵集合,而主和派的領主們也都秣馬厲兵,王城邏些更是戒備森嚴,王朝的官軍紛紛回縮,死守王城,整個吐蕃境內烏雲密布,隨時可能爆發狂風驟雨一邊的叛亂!

喬邦色心裏也清楚,殺死兒子的元凶並非徐真,他之所以誣陷到徐真頭上,隻不過想掀起戰爭,以此為名逼器宗弄讚退位罷了,芒鬆芒讚年幼無知,若器宗弄讚下台了,他喬邦色就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整個吐蕃都將掌控在他的手中!

所謂公審隻不過是對吐蕃的諸多領主展示自己的姿態罷了,殺了徐真和祿東讚,說不定會逼起民憤,失了民心,是故他到底還是留下了徐真和祿東讚的性命,就這麼拖延著,等待機會。

他最善於心計,否則當年也不能成功利用奸計,使得大論尚囊被器宗弄讚誤殺,讓他這個奸人登上了大論之位,此時他等待的,是一個機會,確切的說,是等一個人,一個能點燃戰爭之火的人!

而這個人,此時已經帶領著五千泥婆羅精銳騎兵,以及葛爾部族的七千多軍馬,浩浩蕩蕩殺向了喬邦色的封地藏藩,此人正是祿東讚的兒子,年少成名的虎將,葛爾沁林!

葛爾沁林驍勇善戰,早早得了父親的授意,到泥婆羅去借兵,以防止器宗弄讚哪天圓滿了,吐蕃會發生叛變,他一直覺得父親是小題大做,然而沒想到的是,器宗弄讚還沒有死,喬邦色已經坐不住要叛變,而喬邦色挑動叛變的手段,居然是抓了自己的父親和大唐使節!

此人最是孝順,收到消息之後,以極大的政治利益,換取了泥婆羅五千精銳騎兵,一路馬不停蹄,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趕回到了吐蕃境內,稍作休整,又糾集了本族軍馬之後,殺到了藏藩的領地邊境!

葛爾沁林擔心父親安危,先遣使勸說,奈何喬邦色就等著他的到來,竟然將使者殺了,人頭掛在馬頸之上,算是回應。

大怒之下,葛爾沁林發動了攻勢,在他的率領之下,麾下軍馬一路斬殺,所向披靡,主戰派接連派出三名猛將,都被葛爾沁林殺了個大敗而歸!

原本還在觀望的主和派紛紛加入到了葛爾沁林的隊伍之中,人馬頓時壯大起來,而器宗弄讚終於發聲,卻是讓雙方停戰協商!

讚普終究是老了,明知道喬邦色心懷反意,卻不願見得人民流血犧牲,期盼能夠和平解決此事,然而喬邦色好不容易點燃了戰火,又怎肯輕易停戰。

在首戰失利之後,喬邦色聯合諸多主戰派的大小領主,對葛爾沁林發動了猛烈的攻勢,雙方鏖戰數日,死傷無數,一時間哀鴻遍野,民眾苦不堪言!

葛爾沁林一心救夫安國,卓越的軍事才能不但展現出來,諸多主和派領主的兵馬都交予其統一調度,如此一來,又再次占領了優勢,眼看著就要將喬邦色的叛軍給徹底剿滅,偏偏這個時候,喬邦色早已聯絡的吐穀渾軍馬陡然而至!

這吐穀渾成了吐蕃的屬國之後,心中多有仇恨,一直沒有機會發泄,喬邦色以奪權之後將歸還吐穀渾領土,以及解除吐穀渾的屬國關係為代價,蠱惑吐穀渾出兵,諾曷缽經受不住誘惑,果然出兵來助陣。

葛爾沁林沒想到喬邦色早有籌謀,又求勝心切,眼看著就要攻陷敵城,死活不肯退,結果被吐穀渾騎兵殺了個措手不及落花流水,隻能狼狽退兵。

喬邦色心頭大喜,好生犒勞吐穀渾大軍,一鼓作氣拓展戰線,葛爾沁林軍心士氣大受打擊,被叛軍逼得節節退敗,這才半個月時間,防線已經回縮到了邏些城腳下!

器宗弄讚大驚失色,將王城的守軍都交給了葛爾沁林來指揮,諸多勤王的部落領主率領軍隊前來救援,卻被喬邦色逐個擊破,形勢危機萬分!

喬邦色眼看著王城就在眼前,命軍隊發動一次又一次的猛攻,這些主戰派領主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也不再吝惜自家的力量,協同喬邦色瘋狂進攻。

葛爾沁林隻能死命抵抗,借助王城的險要地勢,死守了十天,眼看著就要被破城,一彪人馬打著大唐旗號,氣勢洶洶殺入了吐穀渾的伏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