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體育活動中事故的處理(1)(1 / 2)

一、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是中小學生非常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主要包括足球、籃球和排球。玩球要求有一定的動作技術和好的身體素質,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發生大小不等的傷害事故,例如挫傷、擦傷、扭傷、碰撞致傷等。

1.球類活動中有哪些事故隱患

準備活動沒做好或準備活動針對性不強是引發事故的最普遍原因。沒有做準備活動或者是準備活動做得不充分,準備活動內容與球類基本內容結合得不好,就特別容易引發傷害事故。

1.1技術動作做的有缺陷和錯誤

因某些技術動作沒做好而導致受傷,在中小學生各種球類活動中經常發生。例如,在做傳接球練習時手的動作不正確就會接不住球從而造成手指挫傷;防守或帶球過人時動作稍有過大就會造成衝撞人犯規而使人受到傷害。技術動作如果出現錯誤,違反了身體結構機能的特點和運動時的力學原理,因此也就極易發生傷害故事。

1.2場地不合標準設備不安全

在球類比賽中,場地有坑窪很容易造成踝關節扭傷等身體傷害。還有就是,球架的安裝不結實或安放不穩或年久失修,也常常會帶來危險。

1.3動作過大或是犯規

在進行球類比賽時不遵守規則,或者比賽進行中互相逗鬧,動作粗野或過大都會引發傷害,這在球類比賽中最為常見,事故傷害程度比較嚴重,常見的有上臂或小腿骨骨折。

在某學校組織的一次足球比賽中,比賽到尾聲時由於學生體力不足,技術動作不正確導致雙方球員撞在一起,一名隊員受傷。幸虧裁判的哨聲及時響起,檢查傷勢,學生才得以恢複。

1.4組織方法不妥當

參加球類活動的學生過多,而場地十分有限;教師組織管理的學生過多;球類比賽日程安排不當,比賽雙方體力懸殊大、技術差異大,也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傷害事故。

在許多球類比賽中,經常會發生球員拌倒或關節受傷等狀況,學校在組織球類比賽時要做好充分準備。

2.事故隱患的預防

2.1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學生的防範意識

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球類活動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關係不大。”尤其是中小學生,爭強好勝,經驗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預防事故的意識。教師在這些球類活動中要經常教育學生樹立“寧丟一球,不傷一人”的思想。

2.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

運動場地始終要保持平整,遇見有坑窪就鏟平、看到石塊石籽就清除。地麵不宜太硬、打滑。球架、球筐要經常檢修;其他設施也應有專人保管、維修、更換。室內球場要注意通風、采光。

2.3球賽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加強醫務監督

教師應根據上體育課內容和天氣情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嚴禁在不做任何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就進入正式球類比賽,另外準備活動必須要充分,有針對性。例如,練習排球傳球練習前應充分做好手指、手腕的準備活動。天氣較冷時,準備活動要做得時間長些,以身體覺得發熱最為適宜。

教師要認真掌握好病愈後或患有慢性病的學生參加球類活動的情況。

學生應掌握些最基本的醫療保健常識,掌握適宜的運動量、練習適度的機體的局部反映等。

2.4加強具體保護措施

裁判要嚴格禁止粗野動作,不準使用錯誤的推、拉、撞等危險動作,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用必要的護膝、護腿、護踝等,教師應讓學生學會衝撞摔倒時如何正確運用緩衝動作,例如屈膝、團身、以肩背時順勢滾翻,而不是要直臂撐地。

二、體操運動

中小學校體操運動項目(器械體操)平常有單杠、雙杠、支撐跳躍、墊上運動、跳繩、爬竿。

體操是中小學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中最容易造成傷害事故的運動。體操的技術動作也比較複雜,而大多數是在器械上練習,極容易受傷,上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較差的學生受傷的機會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