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星體爆炸(2 / 3)

“不會吧?”

“是啊!”

“有什麼證據嗎?”

“有!就是這些小行星揭露了幾十億年前的一幕場景:在遠古,原本處於第五條軌道上的一顆氣態大行星爆炸了,爆炸產生的火焰和氣浪橫掃一切,衝擊波摧毀了周圍的一切,連行星的衛星子女們都被崩得支離破碎。石質的衛星最後隻剩下了一些岩石碎片,這些岩石碎片都可以觀察到熔化過或部分熔化過的跡象,並且被爆炸的衝擊波和粒子流衝撞熏染得灰頭土臉。原本大行星帶著衛星們圍繞太陽旋轉,現在大行星消失了,大部分碎片又經曆了猛烈衝擊,於是它們以不同的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轉,成為了小行星,成千上萬的小行星組成了小行星帶。無論是類地行星還是氣態大行星,爆炸都會使物質瞬間蒸發,能夠剩下的所有碎片質量總和都會很少。實際上太陽係中比地球大的行星都是沒有固體表麵的氣態星球,若發生爆炸,幾乎什麼也不會留下,能留下的就是遭殃的衛星被炸碎後的碎片,這些碎片質量不會大。現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的所有小行星加起來,質量也隻有地球質量的0.1%。巨大的爆炸不僅炸飛了行星和自己的衛星,也在太陽係掀起巨大的衝擊波,把周圍裸露的天體噴黑。許多天體的表麵都變黑了,成為灰塵彌漫的世界,例如火星和月球,即使是具有冰質表麵的衛星也不例外。若冰質衛星的自轉足夠慢,還會給我們留下一顆一半黑一半白的星球,土星的第八顆衛星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因為它自轉一周需要80天,是月球自轉周期的兩倍多。土衛八正好具備了距離較近、表麵冰質、沒有大氣層、自轉很慢的所有條件,從而被噴成了黑白分明的壯觀容貌。”

“你說月球的爆裂也是因為這次爆炸?”

“火星也是這次爆炸的受害者,它的質量小,隻是地球質量的1/9,與太陽係內最大的衛星質量相似;火星的軌道偏離圓形較大,顯然曾受到過衝擊;火星的自轉也比較大的行星都慢,且火星的形狀與自轉不協調,因為火星的質量不在中心,難道經過了漫長的演化,它還沒有把自己的運動姿勢調整好?火星的極軸甚至曾發生過90度旋轉,例如火星的南極點曾是赤道地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火星的南半球布滿了撞擊坑,而北半球則很少;南半球具有20千米厚的地殼,而北半球地殼隻有1千米厚,且南半球的地殼在接近赤道的過程中,逐漸變薄,在赤道線附近處則突然變薄,赤道處的斷崖峭壁林立,形成一個比較標準的圓弧界線。這一切跡象表明,火星的南半球遭受了一次岩石塵埃衝擊波的洗禮,好像火星南半球麵對的星球發生爆炸了。而且火星上放射性元素氙極為豐富,這種元素是巨大爆炸所產生的核裂變產物。上述特征顯示,火星不像是一顆正常的行星,而像是在那個軌道上運行的已經爆炸了的大行星的衛星!

那顆神秘的行星爆炸時,劇烈的岩石塵埃雨噴厚了麵對著它的衛星——火星,而火星的另一麵由於背對著行星,很少被岩石、塵埃所撞擊。於是麵對著行星的一麵布滿了撞擊坑,岩石、塵埃堆厚了正麵的火星地殼,這在火星高度圖上可以明顯看出。這時的火星被衝擊波衝離衛星軌道,變成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星球。同時由於自身的一半增厚,質量分布不均勻,於是自轉軸發生變化。地殼增厚的那半球逐漸調整到南半球,但至今還沒有調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