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失魂落魄(2 / 2)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在一首詩中描繪了他的親身經曆,詩雲:“……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蘇東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遊鎮江的金山寺。當時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團火來。這一奇遇使蘇東坡深感迷惑,於是在《遊金山寺》一詩中記載了此情景,“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宋代科學家沈括是常用“地學說”來解釋UFO現象的。他曾在《夢溪筆談》卷二十一中記載不明發光物事件,“盧中甫家吳中,嚐未明而起,牆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視之,似水而動,急以油紙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涅晃,正如水印,而光焰燦然,以火燭之,則了無一物。又魏國大主家亦常見此物。李團練評嚐與予言,與中甫所見無少異,不知何異也。”

乾隆年間廣東“潮州府誌”記載,明神宗萬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轉如輪,焰照天,逾時乃滅。此記錄為典型的古代螺旋狀飛行器的記載,這些記錄對一些人把螺旋狀飛行器僅看作是現代才有,甚至於把此種現象推論為是人造衛星火箭殘骸下落的解釋的強有力的否定證據,今日人們所見的螺旋狀飛行器形狀在古人的記錄中是“尾星旋轉如輪”,而類似的記載還有許多。

清代畫家的《赤焰騰空》被認為是一篇詳細生動的UFO目擊報告。清代畫家吳有如晚年作品,有一《赤焰騰空》圖,畫麵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皆在仰目天空,爭相觀看一團團熠熠火焰。

畫家在畫麵上方題記寫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鍾時,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見火毯(即球)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登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係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民國時人張瑞初在《西神遺事》中曾記載:“是夜,星光滿天,卻無月色。各人正在險灘,瞥見空中忽起一道圓光,大可畝許。圓光中有一紫一白兩種色,此前彼退,此縮彼漲,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鍾,白光便不見,僅有紫光,在一圓光內漸縮漸小,初如笆,繼如鬥,如碗,如拳,如指,忽盡滅。眾人靜坐呆看,其他遊客見者,無不驚異萬分,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就在大家親眼目睹這個神秘物體的同時,在飛碟的下方射出一道桔黃色的光線,這道光線好像是一條凝固的實物對準著林海城,又好像是一條通道。這時候他看見張丹就像飛天的玉女,又像奔月的嫦娥沿著那道光束飛升了……

“張丹……!”尉遲楓失魂落魄的喊著張丹的名字。

“軍團長,我們該如何處理?”

“張丹,你不要走啊!”

尉遲楓好像沒有聽到總部的呼叫,此時的他都不知道自己為何是如此的心亂,也許是心靈的感應,張丹在進入飛碟的那一瞬間回頭凝視了一眼林海城,那驚豔的回眸讓所有坐在監視器前的男人都心馳神往,忘記了自己該幹什麼?飛碟的亮光消失了,在一陣耀眼的亮光中整個飛碟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好像它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