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我愛僵屍妃嬪女皇陵墓34(2 / 2)

正因如此,聖明蓋世的她才會墮入丈夫精心布置的墳墓陷阱。

公元7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等乘武則病重動政變,擁立李顯複位,是為中宗。11月,一代女皇武則病死洛陽,終年八十二歲。

令下震驚,朝野轟動的是,這位絕世女皇意在臨終前寫下了謎封萬代的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大順聖皇後。

武則留下這樣的遺囑,就是想告訴世人:自己奮鬥一輩子,證明女人半點不比男人弱,當皇帝、養男寵她都做到了。但她清醒地意識到,這隻是暫時的勝利,一個人再強大也不能和下相抗衡。在男權社會裏,活著可以保證自己風光體麵,死後恐怕連屍體都保護不了。因此,她為了自保,在臨死前尷尬地去掉了自己的帝號,不情願地做回李家媳婦唐朝皇後,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重新回到了李氏王朝的保護傘下。

文武百官雖然被武則的遺囑震驚,卻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因為“去帝號”,正中他們的下懷。而在“歸陵”這件事上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所謂“歸陵”就是和唐高宗合葬。

其時,唐高宗李治已入葬二十三年,根據封建帝王喪葬之規:尊地卑,男尊女卑,帝尊後卑。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動尊者而後葬入。皇後先死,皇帝可以開啟地宮歸葬;但是,如果皇帝先死,則將地宮封死,任何人不許重皇陵,將皇後的屍體放進去。

因此,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大臣嚴善思激動的:“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動尊者而後葬入,這是曆來的規矩。則太後卑於皇大帝,今若開陵合葬,即是以卑動尊,恐驚龍脈。”

李顯和武則的感情非常深厚,完全讀懂了母親的心思,也怕母親的屍體死後被惡意侮辱。因此,表現出了他驚動地的孝心。堅稱不遵守母親的遺願是不孝,堪稱大逆,皇帝都不能做為孝的表率,往後還有何臉麵治理下。

因此,一場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拉鋸戰就此展開。老臣守禮,新帝盡孝,這場禮孝之爭,讓整個大唐都顫抖了。就在雙方膠著之際,一道神秘的先皇聖旨出現了。

竟然是李治生前留下的密旨:深曉武則弱點的李治,似乎早就算準了這一點,生前背著武則留下密旨,讓武則死後和自己合葬。

這道密旨是真的!沒有任何偽造的痕跡!爭論就是結束。

經過一個多月重新開啟後,武則的遺體終入乾陵,安放好棺槨。墓道全用長方石條粘砌封死,石間用鐵細腰栓板拉固,上下用鐵棍穿連,不能移動。然後又在石條空隙灑上石質粉末,溶化錫鐵漿灌注,使之氣化後就與石條成為整體。最後,再在上麵夯打灰土,從而使四千多塊石條連成一體。其堅固程度,恐怕連美國最先進的鑽地彈也望塵莫及。

除此之外,還在乾陵之內布滿各類致命的奇巧機關和暗器,使得盜墓者的無計可施。

有戀母情節的李顯,為了保護母親的遺體也是拚了!可他雖不相信龍氣因此被趕走。但大唐的國運也就從此埋下了禍根,唐王朝的龍氣似乎真就跑掉了一樣,果真被女人騎在頭上了。先是韋氏專權,又經過好女色如命,沉浸陰氣的唐玄宗之後,任憑李氏子孫多麼努力,王朝命運卻一蹶不振。以至於唐玄宗到現在,名氣還沒有楊貴妃大。提起大唐,人們似乎隻能記起一個男人,兩個女人:一個男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兩個女人是武則和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