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定教之試卷講評
試卷講評
作者:王明英
“老師,這下可完了,語文閱讀題好像和學過的知識點沒什麼關係。我努力往知識點上麵扣,卻總覺得扣不上。我都蒙了!”一位剛從語文考場上出來的學生一見到我就急得嚷嚷。近幾年語文試卷的語文閱讀部分在題型上都淡化了文體特征,注重測試學生對文本的把握能力,對信息的提取能力,讓學生展示自己與文本對話,進行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對語文卷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試卷講評課。試卷講評是否有效,直接關係到學生在考試中答題的正確率。關於試卷講評課我進行過以下三方麵的思考。
一、以學定教,適當取舍
試卷講評課是提高學生成績的法寶,也是學生查漏補缺的手段。既然是查漏補缺的手段,就應該根據學生試卷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確定試卷講評的重點。基於以上認知,我的試卷講評課基本上隻重點分析兩至三種題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著重考查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通過考查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以及自己的體驗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我在七年級上冊的一次月考試卷中選擇講評了這一題型:著重分析修辭方法及其表達效果。文學作品《新葉》中的句子(1)“密處濃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處,淡得清亮,像一層薄薄的光暈”;句子(2)“默默地專心致誌地垂著綠陰,謙遜而不卑賤,清高而不孤傲,淡妝自恃,深根自養,忘我自獻。”試題:分別指出劃線句(1)(2)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要想解答此題,考生應重點掌握比喻和擬人兩種手法。答案:句子(1)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新葉密處比作流油,稀處比作光暈,形象生動地寫出新葉深邃、清亮的特點,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句子(2)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新葉默默奉獻的品質寫活了,表達出作者的崇敬之情。
我把以上這些答題格式稱之為母題,要求學生記憶。事實證明這種複習方法很有效。
二、頭尾兼顧,形神兼備
頭尾兼顧是指回答問題要開好頭,結好尾。開好頭,指根據題幹找準答題點。答題點如,是從修辭入手,還是從寫作手法入手;是從題幹入手,還是從語句入手;是從日常生活入手,還是先亮觀點,然後再舉例說明。結好尾是針對答案不完整或審題不仔細來說的。考生要認真審題,注意問題本身結尾是否有“的情感”“的人”“的意蘊”等詞語,這一類題目答案的結尾是否也有這些詞語。這些是答題的形,而神是指結合文本及句子本身所涉及的內容找準關鍵詞作答。
例如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時,老師提問:“聽了老師的話,‘我’為什麼要哭?”學生的分析五花八門,且都很有道理。唯獨沒有說出這流的是什麼淚,關鍵詞沒有點明,即因為“我”沒有做到老師所提的幾個方麵的事,感到內疚、自責、傷心、愧疚、委屈等點明原因的詞語。再如現代文閱讀《父親的愛》,關於“淚”學生同樣沒有點明關鍵性的詞語。題目:“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你是否認同?學生的答案大多隻有兩行,開頭亮觀點就用了半行多。如:我認為(我的看法是)爸爸的行為屬於家庭暴力,一犯錯誤就打的教育方式不好(一般),而支持觀點的理由隻有三言兩語,而且語句不通。要開好頭,就必須觀點鮮明,要有比如“讚成”或“反對”,“好”或“不好”等立場鮮明的語言,而講理由時,一定要關注文本,做到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