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客入座後,不是馬上開席,而是先要行一個“茶禮”。新娘在小姑的陪同下,給入座的客人倒“喜茶”(即紅糖水),名為倒茶,實為認親。小姑給嫂子介紹客人的稱謂,新娘隨後喊一聲“××請用茶”,客人站起,接過茶杯,喝完後,將準備好的紅包放進杯中,新娘收起紅包,再給另一位客人倒茶。茶禮結束,筵席才正式開始。
(3)筵席上的菜肴本來都是供人們吃的,但出於某種禮儀,有的菜卻隻能看而不能吃,叫作“看菜”。“看菜”是一條經過炸製或醃臘的鯉魚或鰱魚,魚的尾部貼有一張小紅紙,這是看菜的標誌。
在民間婚宴上,有的菜是給赴宴賓客帶回家吃的。這類菜叫“分菜”。分菜一般是炸製的無汁菜,常做成塊狀或圓子,便於分裝攜帶。這種做法在農村普遍存在。
(4)新郎新娘不要大吃大喝。新郎新娘在婚禮宴席上應多照應客人,讓親朋好友吃好喝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不要隻顧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飲酒過度,當場醉倒,那就過於失禮了。但是,要是一點酒都不喝,一點菜也不吃,顯得過於拘束、緊張,這種做法也不禮貌。對於客人的敬酒,即使酒量再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舉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謝意,並說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5)婚宴進行到一定程序(一般多在要結束時),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各席向每位客人敬酒。敬酒時要親手為客人將酒杯倒滿並雙手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強求客人一飲而盡。等客人放下酒杯後,新郎新娘要說聲“謝謝”,並再為客人將酒杯添滿,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
(6)婚宴結束,客人離去時,新郎新娘要雙雙立於門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見,並說些“謝謝光臨”“請慢走”之類的話。
結婚禮儀
婚禮,它是曆史上遺留的傳統習俗,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隻是慶賀婚姻關係確立的一種儀式。婚禮,隻是結婚的重要標誌,它是我國遺留並沿用至今的一種傳統習俗。因此,不鋪張、不講排場的婚禮是可以提倡的,也是合乎情理的。
婚禮的形式和規模,是受社會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發展水平的影響和製約的。具體地說,婚禮同人們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素質、道德教養、社會責任感、風俗習慣、家庭環境、個人職業、經濟收入以及社會風氣等各種因素有關。
儀式應是健康、高雅的,烘托出婚禮快樂、熱鬧的氣氛,給人增添無限喜悅之情。實質是在一種莊嚴、神聖、幸福、愉快的氣氛中,向親朋好友宣布婚姻關係的確立。
不管舉行什麼樣的婚禮,都必須本著文明、健康、節儉和力所能及的原則,反對鋪張浪費。那種講排場、擺闊氣、大肆揮霍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特別是個別年輕人互相攀比,在經濟上並不寬裕的情況下,為了大講排場而負債累累,給婚後生活帶來不應有的困難,夫妻互相抱怨,有的甚至為了還債鋌而走險,貪汙挪用公款,盜竊財物,其結果就更可悲了。這樣的婚禮所造成的後果是沒有什麼幸福可言的。
新時代的青年,要不受傳統婚禮的束縛,對婚禮進行適應時代需要的改革,創造出絢麗多彩而又文明健康,值得永遠紀念的婚禮儀式。
現代婚禮儀式逐漸趨向文明、簡樸、生動、活潑,形式亦呈多樣化,但傳統的習俗仍有一定的影響。目前社會上通行的婚禮,大致有下列幾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