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結婚禮俗 十、喪葬善後事宜
慰問死者家屬的禮儀
人生中最難受的事情莫過於生離死別。生離雖難,但總還有他日重聚之望,而一旦死別則成永訣。特別舊社會所謂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喪父(或母)、中年喪妻(或夫)、老年喪子(或女,或婿),更加讓當事者痛斷肝腸。因而,對死者家屬的慰問是十分必要的。
安慰死者家屬不僅僅是表示同情,或者相伴流淚。一般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了解死者親屬的身體健康狀況。因為過度的悲傷和因對死者臨終前連日侍奉的勞累(特別是久病不愈),會使死者親屬的體力下降,甚至因哀傷過度而致病。如本來就患有慢性病症的,則更應勸其節哀止悲。此外,可找幾個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勸,盡量轉移話題,分散其注意力。對於特別會引起親人悲傷的送葬或火化場麵,如死者親屬身體多病或年邁,則應勸阻其不要去現場。以免因悲慟過分而發生意外。
(2)了解死者親屬在死者去世後的主要思想顧慮,或是家庭困難,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遺業。對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勸慰。如需通過組織、親友、師長或子弟解決的,則應積極協助解決。以使親屬打消顧慮,減輕憂慮和悲痛。
(3)針對親屬的喜好,揀他(或她)高興的事多講。例如親人雖已亡故,但子女們已經成才,且學有長進,工作有成績的,則應多多提及子女情況,使親屬看到希望。如果能讓子女同時進行勸慰,效果當然更好。
(4)如死者親屬由於悲痛而對喪事的料理或接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處,都應予以諒解,不僅如此,還要積極配合親屬處理好各項事務,決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親屬更加傷心和悲痛。
喪 服
以前喪葬要穿白戴孝表示對亡者哀悼,現在隻在左胳膊上帶塊黑布上麵寫一個“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己正在孝期。一般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去世後,舉行追悼大會時,在場的同誌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對亡者哀悼,但不寫“孝”字。
最後要強調的是現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傳統的喪葬儀式有些變化。
祭掃先人墓的儀式
現在,農村中許多地方都已平墳還田;有的地方實行火葬,骨灰寄放在殯儀館;有的則埋入公墓。因此,祭掃儀式也有新的改革,不再像傳統的形式那樣複雜。
每逢清明或忌日,在掃祭先人墓時,應注意以下儀式。
(1)肅立默哀。參加人數較多時也可放哀樂。
(2)主祭者就位,眾親友於原地就位。
(3)主祭者到墓前獻花果,拈花獻花,捧果獻果,主祭者行一鞠躬禮。
(4)有條件的,還可讀祭文。祭文是在清明和忌日掃墓活動中,由主祭人誦讀的悼念性的文字。祭文不受時間性的限製,它可以緬懷幾年前、幾十年前故去的人。悼詞則一般用在逝者故後的首次紀念儀式上。祭文的寫法很像書信,不過它的稱呼對象卻是逝者。其實,祭文本是給活著的人聽的,為的是讓生者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踏著逝者未走完的道路繼續前進。
(5)祭掃先人墓的儀式,可先獻上花圈或一束鮮花。如係墳墓,在行鞠躬禮或祭奠默哀後,要打掃一下墳墓周圍的環境衛生,骨灰寄放在殯儀館的,可先獻上精製的微型花圈或塑料花束。然後,把骨灰盒的積塵撣淨,瞻仰遺像,鞠躬行禮,並低頭默哀,以寄托本身的哀思。
現代節日禮俗
現代節日包括我國的傳統節日、國家節日和世界上比較流行的一些節日。現代節日禮俗囊括了我國和西方國家禮俗的精華,它體現了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也展現了各民族的特色。本書選擇了我國的元旦、春節、建黨、建軍、國慶等節日禮俗,世界性節日選擇了三八節、勞動節、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等,了解現代節日禮俗,對於現代人的交際、事業都有重大意義。